2017年3月2日,从去年的9月已经启动的轮胎涨价一直保持相当的热度。今年开始又有至少26家公司发出了最新的涨价通知,由此来看,这一轮涨价风波还远未结束。轮胎涨价的推手大体上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上游原材料的大幅度上涨。
轮胎商业通过数据分析来看,一般外资品牌轮胎价格涨幅大多在8%左右,而本土品牌涨幅最高达到了35%。而且通常来讲,外资的品牌涨价幅度较小,涨价的时间比较滞后,而且一般的乘用车轮胎涨价幅度要小于卡客车的轮胎涨价幅度。最初以卡客车轮胎为主,春节前后已经蔓延到了轿车轮胎。
在刚刚公布的中美轮胎双反调查结果中,央视的财经频道采访了来自浦林成山的肖乾总经理和中策橡胶沈金荣董事长,都纷纷表示来自市场的变化,包括轮胎产业的上游原材料和下游的变化将会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的进程。不能适应的落后轮胎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
由于橡胶产量受天气因素影响大。2016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让天然橡胶的产量变得紧缺,价格从2016年初的9000多元/ 吨,猛升到2016年底的2万元/吨。目前维持在每吨19000元左右。另外我们注意到轮胎主要材料中帘布上涨幅度近50%,碳黑涨幅也达到190%。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去年国家着手处理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的大背景下,导致不同的轮胎助剂都有不同程度上涨。
那么,为何外资品牌的轮胎涨价小呢?
对于这种差异, 据轮胎商业分析主要是因为两者不同的原材料供应模式不一样。本土轮胎厂采购大多是“现购现订”的形式,受原材料行情影响大,而且比较敏感。外资轮胎企业采取期货模式,按长期购买周期。
另外就是目前的市场上卡客车轮胎仍然是本土品牌的天下竞争十分激烈,而外资品牌的轮胎更在乘用车市场拥有更大的市场。这样的结果是乘用车轮胎的价格当中原材料的价格占比不高,从而导致外资涨价小。
而有些小型轮胎企业如果资金不足,就可能在这次的“价格战”中被淘汰掉,“一月多涨”的情况就是有发生。而这样的话也降低了这部分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必然加速行业上游的产业洗牌。已经有小的企业在停产观望了。某轮胎企业管理者胡某表示:“但那有什么用呢,客户现在从你这 拿不到货,以后谁还来用你的货呢”。加上2017年新一轮环保督查,很可能会迎来一批轮胎企业的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