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德国一家市场研究咨询公司对2019年轮胎广告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德国轮胎广告支出继续减少。在最近12个月内,轮胎商在德国媒体传播上花费的广告费约为3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73亿元),2017-2018年同期的轮胎广告支出为44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43亿元),一年的时间广告费支出下降了超过20%,相比较2016年直接腰斩。
不过具体到轮胎产品方面的广告支出,有些产品的广告支出保持增长,尤其是冬季轮胎广告支出,同比增长超过10%,广告商的数量也有所增加。相对而言夏季轮胎或全季节轮胎的广告,则急剧下降。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除了轮胎制造商(韩泰、米其林等被视为顶级广告商)之外,轮胎经销商组成了一个非常活跃的广告投放集团,其广告支出约占总支出的三分之一。
窥一斑而知全豹,德国轮胎广告支出的减少基本也代表了全球轮胎企业的广告支出概况,在当下轮胎企业盈利下滑,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削减广告支出也是轮胎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手段。
但是通过冬季轮胎广告投入的增加,我们也可以欣喜地看到细分市场的变化,企业开始注重细分市场的发展,通过广告向消费者灌输轮胎使用知识,从容不断拓宽如冬季胎这一细分品类的市场,增加市场销量。
轮胎企业对于广告投入向来谨慎,很少有像汽车企业一样的一掷千金。但是这种谨慎在中国轮胎企业表现的尤为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抠门。
从之前轮胎商业的调查来看,外资的前10大轮胎品牌在互联网传播的投入大约是中国轮胎企业前10的25倍左右!所以,马上扔掉所谓的电视,报纸杂志,立牌等等这些几乎没鸟用的东西。只需要抓住互联网(移动端+电脑端)就会事半功倍!
中国轮胎企业在本地的品牌包括所谓的前10大企业,品牌传播的贫乏简直令人发指;守着如此巨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居然让中国的消费者满眼满眼的是:米其林,马牌,倍耐力,固铂,甚至韩泰,锦湖等,非常非常少有人能提到国产品牌,当然对于轮胎行业的人来讲这个要好很多。不过消费者才是最终的决定者。轮胎商业如果和大家一同回顾中国发展的20年,可以说中国的轮胎企业把轮胎产能做到了极其过剩,把轮胎品牌做到了极其不足。大家想想中国轮胎企业土生土长在中国,而那些外资的轮胎企业大部分进入中国都在10多年的历程,反而让中国的消费者不断接受外资品牌的“洗脑”,这和中国轮胎企业的战略导向是相关的。
在中国有数百家轮胎制造商,但是真正能够在媒体投入资金做广告的寥寥,玲珑目前可以视为国内轮胎企业营销的领头羊,赞助足球俱乐部,赞助女排等各种体育赛事以及汽车赛事,在电视台、自媒体、网站不间断投放广告,让玲珑成为家喻户晓的轮胎品牌,也让玲珑轮胎成为国内上市轮胎企业股价最高,市值最大的。
还有一个有趣现象,比如双钱等在外国尤其是美国是个很有影响力的品牌,但是在国内反而影响力却不行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其实答案非常清楚,那就是营销的作用,也许双钱认为自己作为国内行业资历很老的品牌,根本无需做营销了吧!
一些轮胎企业往往在营销上面追求见效快,恨不得做一年就赶上米其林,做两年就超过普利司通。国内某大型轮胎企业就是如此,2016年大量地进行品牌营销,各种赛事活动、展会,甚至央视都能见到其身影,但是到了2017年就像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一样,这样目光短浅,浅尝辄止的营销还不如不做。为什么米其林做轮胎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依然一直在花钱做营销,打广告,这些应该是国内轮胎企业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原创,责任编辑: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