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最高人民法院12月25日通报,自2017年至今,该法院3年中审查破产案件1828件,受理1510件。自2017年以来,大海集团、恒宇集团、永泰集团等山东省内具有特大影响的企业先后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据了解,这些轮胎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企业规模大,职工人员多,均为当地支柱型产业。虽然在2019年破产数量减少,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工程及供给结构的推进,预计进入破产程序的轮胎企业将持续保持高位进行。
会上以大海集团做了典型,大海集团属于东营担保圈内的核心企业,担保结构复杂,连锁反应大,辐射面积广。但大海集团绝对不是个例,而是多家轮胎企业都是如此。在2019年破产的轮胎企业中,山东就有23家,占了整体的三分之二左右。
我们承认过去山东的整个轮胎行业所经历的辉煌,也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较大的贡献。但随着去产能的呼声 变高,市场上的低价竞争日益激烈,某些山东的轮胎企业注定走向没落,产能会更加的集中化。
在2000年左右,凭借着国内轮胎产业快速发展之际,山东东营的许多企业看到了商机,为获得银行贷款,推动业务的发展,这些中小的轮胎企业间便相互建立起了“互联互保”的生存模式。
然而这却不一定是一些轮胎企业的救命稻草,反而是许多轮胎企业的催命符。轮胎企业之间的担保圈风险极大,单个轮胎企业破产,往往会引起相关企业之家滚雪球似的互保连倒。
德瑞宝是个例子,盛泰集团也是个例子,德瑞宝当时波及的企业何其之多。在今年盛泰集团发布破产文书之后,盛泰集团紧接着就发了一封至经销商的函,说明轮胎企业是被互联互保所牵涉其中,不得已宣布破产重整。
随着市场的下滑,一些轮胎企业资不抵债,不得不长期依靠政府支持和银行放贷来勉强支撑。在这些僵尸企业背后,往往是一大串的轮胎企业名字,担保链会成为一些轮胎企业的死亡链,一个倒下,就会发生那多米诺骨牌效应。
山东轮胎企业已是生死存亡之际,未来怎么走,说多了的产能优化,产能集中,说到底还是靠自己,靠担保生存的日子早就没了!
(原创,责任编辑: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