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份,轮胎涨价的声音又起来了,这不仅让人想起几乎每年的这一段时间都要搞这么一套,似乎每年不发几张涨价通知,就没法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朝阳华兴万达轮胎有限公司4月1日起,对路兴、音达、富太、亚胜四大内胎品牌轮胎进行涨价。3月份有传恒丰橡全钢子午胎所有品牌、所有规格统一涨价3个点。2月份万力轮胎对主要配套规格每条上涨15元。另外还有两家企业对两轮轮胎进行了涨价。
综合一下就是几家轮胎企业对产品价格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可是很快的着就被渲染成了涨价潮,真想问问这个“潮”从何而来,国内领先的轮胎制造商中策、玲珑、赛轮都没有涨价,外资品牌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都没有涨价,几个小鱼小虾能掀起多大的“浪”,多大的“潮”。
大概从2016年开始,每年一到4月份,就有轮胎企业开始鼓动涨价,然后到秋天有可能会再来一波。除了2017年真的来了涨价潮之外,其他时间最终都是淹没在一片骂声之中。2020年轮胎涨价,恐怕也是在做梦!
鼓吹涨价蓄谋已久
2017年的涨价潮,终于让轮胎商在销售上面尝到了阔别已久的甜头,经销商进货热情一直高涨,轮胎几乎就是一天一个价。但是当炒橡胶的投资客退出市场后,轮胎企业才发现不知道该怎么销售轮胎了,没有人陪自己玩了。如何继续保持那种“发发涨价通知,订单就纷至沓来”的美妙的销售感觉,鼓吹涨价恐怕是最好的套路了。
于是2018年、2019年4月份前后,轮胎涨价风不断刮起,但是由于没有真实的市场需求,最终没有像17年一样形成大潮。雷声大,雨点小,所有涨价通知,在经销商会议的促销优惠政策之下,全部变成了废纸一张。
没想到的是2020年又卷土重来,大有一个套路玩到死的感觉,到现在还有几个轮胎经销商、几家轮胎店会相信2020年轮胎价格会涨?
先来看看轮胎商业的调查数据:
657份的调查样本中,只有不到3成的人认为2020年轮胎价格会涨,有36%认为不会涨价和去年持平,甚至有33%的人认为会降价。估计这些支持降价的人库存都比较猛,亟需有人帮忙清理一下库存了。
原材料价格暴跌
1、天然橡胶价格刷新低
上期所数据显示,2020年3月18日沪胶主力合约破万,至今沪胶且仍在震荡下调,3月30日沪胶盘中最低价9115元/吨,刷新了价格新低,已处在11年以来的价格最低位。
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中国 1-2 月天然橡胶进口量为 30.4 万吨,同比增 8.2%,去年同期为 28.1 万吨。此外,1-2 月混合橡胶进口量为 52.7 万吨,同比增 4.2%,去年同期为 50.6 万吨。综合来看,中国 1-2 月天然橡胶、混合橡胶合计进口 83.1 万吨,同比增 5.6%。从进口数据来看,市场目前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整体需求乏力,后期市场主要以去库存为主。截止3月底,全国天然胶库存高位,能满足国内3个月需求,库存仍处上行周期。目前青岛保税区外仓库普遍暴库,计划入库量依旧较高。
根据各个国家的初步估计和预测,到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天然橡胶的消费量同比下降19.6%。预计第二季度的消费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1.5%。而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天然橡胶的产量同比增长1.8%。预计第二季度的产量将比去年同期增长3.6%。预计整个2020年天然橡胶都会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涨价是不太可能的了。
经过前期的大跌,钢材市场价格目前处于相对低位。目前出口受阻、库存高位、需求疲软,制约着价格的上行,预计未来钢材价格维持震荡运行。资源方面,目前市场库存仍处于高位,近期贸易商以积极去库存为主。
3、合成橡胶价格下跌
原油价格的暴跌直接导致了合成橡胶价格的下跌。目前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材料丁二烯的价格仍在下调,合成橡胶的价格难以提振,并且目前合成橡胶库存依然较高,下游采购并不积极,未来有可能继续降价。
4、炭黑价格依旧低迷
从去年10月中旬开始,煤焦油市场出现下滑趋势,价格达到年内低点。这也导致炭黑的价格出现下滑,目前煤焦油价格还在持续探底,炭黑价格也难改弱势局面。
终端需求疲软
2019年全球汽车市场低迷,轮胎市场下行是不争的事实。没想到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爆发,再一次给汽车轮胎市场以致命打击。市场需求一降再降,以往日销几十条的轮胎店,10天卖了1、2条。
在轮胎商业2月20日-3月30日期间对轮胎店销售的调查数据显示,日销售轮胎10条以下的占比高达96%,日销10条-50条和50条以上的各占2%。
这样的数据反应的就是最真实的市场需求现状,没有人买轮胎,卖轮胎的涨价那不就是“自嗨”吗?
目前为了应对疫情导致的轮胎市场需求继续下滑的情况,轮胎企业已经纷纷采取停产或减产措施,很多企业反应目前库存充足,甚至有些过高,如何尽快消化库存成为企业比较头疼的事情。降价有可能,涨价就不要想了。以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轮胎企业预计将以维稳为主,减产就是为了稳住价格力求得到供需平衡。但是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缓解,相信很快轮胎厂就将迎来快速生产期,中国轮胎厂的生产力大家有目共睹的,到时候难免为了打击外资品牌抢占市场,会大打价格战,掀起低价竞争狂潮。
(原创,责任编辑: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