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轮胎是坚强的代名词:它能踏过满是砂石的山路,碾过坚硬的冰面,甚至穿行炙热的沙漠,但经得起各种复杂路面的它也免不了有自己的“命门”—胎侧!
从外部看,轮胎上可能“受伤”的部位有:胎冠、胎肩和胎侧。
那,究竟哪里能补?哪里不能补呢?
胎冠:大部分情况可以修补
胎冠部分是最耐磨的,外侧有7~8毫米的橡胶层;也是最结实的,因为内侧不仅有帘布层,还有有钢丝带束层的保护。所以,大部分在胎冠部分的轮胎损伤,是可以通过专业补胎产品进行修补的。
那有没有特殊情况呢?有。
胎冠伤口直径大于6mm,不能修补。6mm有多大呢?基本上是成年人小拇指的指甲盖的宽度,当伤口直径大于6mm的时候,不仅贯穿了胎冠的钢丝层,也严重损伤了帘布层,轮胎结构的稳定性已经遭到了破坏,不管采用哪种补胎方式,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都存在危险性。
胎侧和胎肩:绝大部分情况不可以修补
为什么胎侧部分受伤后不能修补呢?首先,轮胎中的帘布层几乎全部承担了车辆运动过程中的重量和冲击;而胎侧部分只有帘布层和胎侧橡胶,一旦帘线断裂或从外部割破,在车辆自重和胎内气压的作用下,会使胎侧产生鼓包,甚至直接爆胎,非常的危险。
此外,车辆行驶中,胎侧部分会随着车轮的转动而挤压变形,贴上去的补片容易在无数次弯曲中开胶或断裂。所以,绝大部分在胎侧和胎肩的轮胎损伤,是不可以进行修补的。
而门店在帮车主解决扎钉问题时,如果遇到胎侧刺穿或鼓包,专业的建议是:直接拒绝修补,建议车主更换轮胎。
原因很简单,刺穿会导致帘线断裂,而鼓包是帘线严重断裂的结果,遇到这种情况时,轮胎其实已经被判“死刑”,再没有任何修补的价值,必须更换新轮胎,就算修补好了,高速行驶的情况下,也非常非常容易出现爆胎。
那这会儿该怎么办呢?
第1步:和车主沟通确认日常的车辆使用情况,如果大部分情况都是在市区低速行驶,可以选择专业贴片进行修补;如果经常上高速,必须建议他更换新胎。
第2步:轮胎修补完成后,把受伤的轮胎倒到后轮(非驱动轮)上。
第3步:建议车主定期检查轮胎,如果问题加剧,及时更换新胎。
“事前告知是专业,事后告知是借口”。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作为汽服门店的从业人员,必须给车主专业的建议。 最后必须提醒:胎侧受伤,不建议修补。如果车主强势要求修补,轮胎店也要把利弊给车主讲清楚。
(责任编辑:M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