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大轮胎企业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普利司通、住友橡胶、优科豪马、通伊欧。但是也有人说日本其实有5家,还有巨人轮胎。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个巨人轮胎其实是固特异的全资子公司(以前是通伊欧的子公司)。过去在日本还有一家米其林工厂,是米其林与当地一家企业的合资公司,现在已经关闭。
欧洲一些橡胶轮胎专家认为,日本其实有两家轮胎企业就足够了,必将在欧洲也就只有米其林、德国马牌、倍耐力、诺记、特瑞堡这么几个企业,在北美也只有固特异和固铂两家主要工厂,韩国也只有韩泰、锦湖和耐克森三家工厂。
日本2家就够了,那中国呢?
相信欧洲轮胎专家们并没有来过中国,好好看看中国有多少轮胎厂。不然可能会吓得半死,因为日本4家轮胎厂都觉得多,中国超过400家轮胎厂,在专家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
不知道专家们会认为中国有多少轮胎企业合适,如果以人口数量来计算,日本1亿多人两家轮胎企业,那么中国14亿人那就应该有28家轮胎企业就够了。按照专家的理论推到下去,中国有数百家轮胎厂都是需要赶紧关掉淘汰掉的,他们就是浪费多余的资源。
外国专家是如何看待中国轮胎企业的呢?有这样一个小细节,一个外国橡胶轮胎专家得知中国轮胎企业大量在欧洲和美国购买最新最好的轮胎制造机器的时候,非常轻蔑的说了一句:购买好机器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立即生产出优质的轮胎,但是中国轮胎企业的热情还是很棒的。你品,你细品这句话的味道,是不是有点怪怪的。
中国轮胎企业有多猛
2020年全球75强,中国轮胎企业占据34席位,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有实力进入但是未参与的轮胎企业。如果中国轮胎企业都参与,绝对超过半数。
但是这34家轮胎企业所产生的销售额是多少呢?大约293亿美元,比日本四家企业少了近100亿美元,只比米其林一家企业多了40几亿美元。
大而不强是中国轮胎的现状,也是中国轮胎迟迟不能赶上世界一线企业的原因之一。要想追赶米其林,追上普利司通,必须形成巨头。
中国轮胎巨头难形成
似乎国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ZF层面总是在有意无意地促使轮胎巨头的形成。但是这个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中国要想把轮胎做强,还是首先放到减少轮胎企业数量上面来。
供给侧改革淘汰了一部分落后产能,但是新的产能增加依然迅猛。来自市场的洗牌淘汰了一部分轮胎企业,但是一些地方ZF为了自己的政绩又开始推动轮胎的投资。在中国轮胎产业布局上,大家都是各怀鬼胎,毕竟钱不能让一个人挣了,政绩不能让一个地方给占了。要死一起死,要赚钱大家一起来。
另外中国轮胎企业真正想做强的不多,更多的是赚快钱。创新研发投入消极,技术落后,只能靠着巨量和匪夷所思的低价在市场上横冲直撞。只有真正去扶植那些想做大做强的,淘汰那些滥竽充数的,给优质企业留出巨大的市场红利,才能让这些优质企业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作为轮胎大省,山东已经多次提出培育行业巨头。
有人泼冷水:这是在做梦。但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另外,没有梦想和咸鱼有啥区别啊!
(原创,责任编辑: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