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品科技
产品科技
全球首套万吨级杜仲胶装置在青投产 做长寿轮胎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13-12-10)          

 全球首套万吨级反式异戊胶(tpi)工业化生产装置日前在青岛投产。该装置填补了世界反式异戊胶万吨级工业化生产装置的空白,为绿色轮胎提供了新型优质原材料。

    该装置由青岛第派新材有限公司采用青岛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工艺建设投产,并生产出合格的反式异戊胶产品。

    据介绍,反式异戊胶又称合成杜仲胶,兼具橡胶与塑料的特性。其滚动阻力小,生热低,耐磨耐疲劳性能好,是制造高性能节能环保长寿命轮胎和高速火车、汽车减震制品的良好材料。当交联密度较低时,反式异戊胶还可作为形状记忆功能材料。

    据悉,此次投产的两条反式异戊胶生产线,总年产能为1.5万吨。

关于杜仲:

1简介

        杜仲是中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也是世界上适用范围最广的重要胶原植物。杜仲的树叶、树皮和果皮中均富含一种白色丝状物质——杜仲胶。杜仲胶独有“橡胶-塑料二重性”的发现,开拓了杜仲胶的应用领域。它的综合开发利用,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杜仲树的幼苗就可用以提取橡胶,树龄增到10~15年,每公顷可产橡胶 270千克以上。杜仲树的含胶量为:干皮含胶量11%~20%;含仁干果实含胶量12%;干叶含胶量4%~6%;老细枝干皮含胶量10%。
杜仲胶是天然橡胶之一,产自属于杜仲科的杜仲树,是中国的特产。除木质外,杜仲树的叶、根、皮、种子都含有杜仲胶。
我国最大的杜仲基地位于秦岭山中的略阳县境内,共有1.3亿株,58万亩优质杜仲资源。大秦岭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为这一珍稀古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床。
略阳县嘉木杜仲产业有限公司是集杜仲技术研发.产品开发. 市场开拓与基地建设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企业,是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技术创新基金重点扶持企业。也是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和杜仲开发技术的拥有者,是国内该领域的骨干和龙头企业。
张家界慈利县拥有杜仲林近两万亩,是解放初期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建成的一处大型杜仲林场,也是世界著名的几大杜仲林场之一,素有“杜仲之乡”的美誉。

2提取方法

不同于热带的古塔波橡胶和巴西橡胶,只能采用溶剂抽提法、研磨浮选法、碱液浸洗制胶法取得。用碱液浸洗法可制得含70%左右的杜仲橡胶。
流行的杜仲胶提取技术都为小规模的分立式提取。

3成分性质

杜仲胶和古塔波橡胶的化学成分都是反-1,4-聚异戊二烯,是巴西橡胶的成分顺-1,4-聚异戊二烯的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物理性质大不相同。
杜仲橡胶在室温时是皮革状的坚韧物质,纯胶无色,商品胶则带有各种颜色。纯胶在10℃时结晶,40~50℃开始表现有弹性,易伸长,100℃软化,具有可塑性,冷却后可恢复原来的性质。其软化点与可塑性随树脂含量而异:含树脂率2%~6%者,软化点为62~63℃;含树脂率7%~12%者,软化点为59~60℃。杜仲橡胶的相对密度为0.95~0.98;平均分子量为160000~173000,混炼后降解。
研究发现,杜仲胶可以用于开发热塑性功能材料、热弹性形状记忆材料,特别是我们开发研制的杜仲胶高弹性材料。它可以用于航空及有关行业轮胎的开发,顺应了国际上以反式胶为主,发展长寿命、高强度、安全、节能“绿色轮胎”的趋势,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航空业及相关行业中轮胎强度、轮胎寿命、轮胎摩擦放热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飞机轮胎爆裂而造成的灾害,为我国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型橡胶材料。

4性能指标

主要技术参数:密度0.91g/cm3,拉伸强度极限20~28N/mm2,拉断延伸率≤1000%,硬度(IRHD)50~98,耐油性能良好,允许工作温度-50℃~160℃。
杜仲橡胶化学性质活泼,极易氧化成为白色脆性体,因此在研磨、浮选、干燥时,必须及时加入防老剂。
杜仲胶在正负50摄氏度时即融化为膏状物,随意切割有很强的可塑性。

5应用

杜仲橡胶绝缘性好,耐水、耐酸碱腐蚀。长期以来,用于水下电线或海底电缆,或直接制造电工绝缘器材、耐酸或耐碱衬里等;还可以用于制作轮胎;还以机体使用无排他性的优势被国外广泛采用应用于牙科等医学领域。

6发展大事

一、1952年,我国接受苏联专家建议,在青岛橡胶二厂生产杜仲胶,当时这项生产是作为绝密的军事任务,由周总理亲自下达给青岛橡胶二厂。朱德、陈云同志曾亲自到厂里视察情况。那时,我国有四个万亩的杜仲林场,资源丰富。后来,提出了硬质胶,提取弹性体未获成功。
二、1981年年底,中国科学院化学院化学所严瑞芳副研究员在原西德进修期间,首次将合成杜仲胶制成弹性体,1982年在原西德申请了发明专利,并于1984年获得了批准。
三、1983年元月10日,方毅副总理在中国科学院简报1982年第68期《严瑞芳发明一种橡胶加工新硫化方法已在西德申请专利》上批示“应予大力支持”。
四、1988年,严瑞芳带领中科院化学所杜仲胶小组,在北京市良乡轮胎厂协助下,成功研制出两条杜仲胶/顺丁胶共混摩托车外胎,后装车安全行驶两年,证明杜仲胶是可以用于制作轮胎的。
五、1992年11月27-29日, 由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委员会和桂林市科技活动中心牵头主办的 “全国首届杜仲综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桂林召开,来自十一个省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生产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会上发表了系统的学术报告,表明我国已初步具备开发杜仲资源综合利用大绿色产业的基本条件。正式拉开了我国综合开发杜仲资源的序幕。
六、1993年9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特一期《科技工作者建议》上发表了农业部原部长何康等十六位专家、学者“关于‘杜仲综合利用’尽快产业化的建议”。认为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具有战略意义、有开发前景的新兴事业。”“成果已基本具备产业化的条件”“建议尽快产业化”。
七、1993年严瑞芳教授应邀在美国佛罗里达召开的国际橡胶会议上做报告,引起国内外高分子学界及橡胶界的关注。随后应美国马萨诸瑟大学名誉教授,美国高分子学会主任,太平洋高分子联盟主席J.C. Salamone邀请,在他主编的“高分子材料百科全书”上撰写“杜仲胶”(EUCOMMIA ULMOIDE GUM) 专论,严教授在文中提出了以“杜仲胶材料工程学”为中心的一系列新观点,被编著者改为一系列新理论。这表明当时我国在杜仲胶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八、1994年5月5日,受国务委员陈俊生的委托,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组织召开了关于杜仲资源综合开发有关问题的会议。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般的有关领导听取了农业部、中国农学会的汇报后,正式提出:“杜仲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汇报后形成会议纪要,转发有关部委。会议决定安排第一笔资金,支持在北京办精胶示范厂,在遵义、略阳等地办粗胶厂,并要求各部委和地方支持这项工作。
九、1998年9月1日由中国农学会、中国杜仲资源开发协举办的中国杜仲综合开发利用高科技新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会议由农业部原副部长洪绂曾主持,洪绂曾、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韩德乾等领导先后讲话。严瑞芳等人分别做了“杜仲胶材料工程学的理论与实践”、“杜仲橡胶产业化发展前景”、“杜仲保健品的开发前景”、“杜仲叶饲料添加剂研究成果及开发应用概述”、“提高杜仲胶产量的栽培措施和育种途径”“杜仲胶及综合开发的生产实践”等专题报告。为正式启动杜仲胶绿色大产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十、 2001年10月,为了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杜仲胶系列专利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以杜仲胶新材料为中心的杜仲资源综合利用,在科技部原副部长韩德乾的关心、支持下,化学所与湖南衡阳金荔科技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金荔庄实业发展公司通过多次友好商洽,于5月28日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投资2000万元,并于10月在北京注册成立"北京金荔中科杜仲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从而使中科院化学所杜仲胶系列技术迈向产业化。
十一、2008年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专利信息发布会在京举行,选择5名专利权人在会上发布了相关专利。其中,北京鸿祥瑞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晓敏发布了关于仲胶提取及应用技术的8项专利。
十二、中国杜仲胶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由官产学研联合组成的研究院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为引领,青岛第派新材有限公司为主导,参与单位有青岛科技大学、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范仁德会长任名誉院长,国际著名橡胶专家王梦蛟博士任院长。
7意义重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2011年天然橡胶实际消费量达到320万吨,但国内产量仅60万吨左右,80%依靠进口。资源自给率低已经成为我国橡胶工业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杜仲橡胶作为新型天然橡胶,是除三叶橡胶之外世界上唯一具有开发前景的优质天然橡胶资源。大力促进杜仲胶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天然橡胶严重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对于提升和优化我国橡胶原材料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国内相关各方一致认为,杜仲产业综合利用将成为一个上千亿元的产业链,应该将其“吃干榨净”。之所以过去20年杜仲产业没有得到重大突破,除了杜仲资源综合利用没有形成体系外,杜仲胶应用研发的缺失是主要原因。在推动杜仲产业化的进程中,杜仲胶的应用研发和推广对带动杜仲大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杜仲产业发展到了今天,杜仲胶本身所具有的优异性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要推动这个产业链发展,杜仲胶及应用必将成为龙头。

 

国情调研杜仲项目组介绍,我国天然橡胶需求量巨大,年缺口约220万吨。我国适宜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土面积仅为97万公顷,已开发利用63万公顷,发展潜力受到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生态保护等条件的约束,而且生产过程易受台风、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风险较大,大幅度提高产量困难较大,供给增长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发展报告》介绍,目前我国杜仲产业也同时具备了市场优势。据测算,利用杜仲高产橡胶良种,采用果园化栽培技术,杜仲产果量比传统栽培模式提高40~60倍,每公顷产胶量达400~600千克。如果将杜仲栽种面积扩大到300万公顷,杜仲橡胶年产量可达120万吨以上,可以使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匮乏问题得到根本缓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2013年9月18日在北京宣布,经过60年来中国科学家的艰苦试验,我国终于取得了杜仲橡胶资源培育的系列科研成果。随着杜仲橡胶产业的发展,可以使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匮乏的问题得到根本缓解。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行的“2013年《杜仲产业绿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杜仲项目课题组组长李景源表示,在我国橡胶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开发第二胶源已迫在眉睫。
据《中国杜仲橡胶资源培育与产业发展报告(2013)》(下称《发展报告》)介绍,长期以来天然橡胶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中国橡胶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橡胶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及航空、军事等高科技特殊领域。橡胶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
我国是世界橡胶消费大国,已超过美国、日本、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供应国。2002~2012年橡胶消费量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
由于三叶橡胶(普通天然橡胶)属热带植物,主要产地在东南亚,在我国适生区域很窄,仅能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栽培,产能已达极限。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72万吨,创历史新高,但进口天然橡胶数量仍达281万吨,我国对国外天然橡胶的依存度高达80%。
按照300万公顷果园化栽培杜仲产业基地的发展规模,我国杜仲橡胶年产量将达120万吨,为我国天然橡胶产量的1~2倍,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天然橡胶资源匮乏的问题。
中国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林业局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杜红岩表示,大力发展杜仲橡胶资源产业,是解决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匮乏的唯一途径。
杜仲是世界上极少数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的优质天然橡胶资源,具有独特的橡(胶)塑(料)二重性,可广泛应用于化工(橡胶)、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运输、通信、电力、水利、体育、医疗等行业。
“如果我国以杜仲树为资源,发展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可以在10年内培育起一个年产出2000亿~2500亿元的大型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可以解决100多万人就业,可以改变种植加工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报告》说。
发展报告》介绍,杜仲产业集群是以杜仲橡胶、杜仲医药、杜仲“碳汇”等为基础的生物产品产业链,该产业链所开发的产品涵盖国防、交通、医药、保健等国民经济许多部门。
国情调研杜仲项目组介绍,目前我国在杜仲树的种植,杜仲橡胶的提取及应用,杜仲的医用、保健作用的应用及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在资源培育方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选育出6个高产胶杜仲良种,采用果园化栽培技术,杜仲产果量比传统栽培模式提高40倍,每公顷产胶量达400千克;在产业化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完整的杜仲材料科学产权体系,基本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我国如果减少120万吨天然橡胶进口,按2011年初的进口价格测算,每年可为国家和企业减少外汇支出280亿美元。同时,杜仲橡胶及其配套产品年产值可达1770亿元,约为全国油茶年产值200亿元的8.85倍,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国情调研杜仲产业项目是国家的研究智库首次进行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资源产业开发、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的重点创新工程和深入基层的一线实践项目,涉及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等多部门的协同参与,旨在研究和推动杜仲橡胶资源培育和综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打破记录,全新更大的轮胎 下一篇:生命只有一次 科泰安轮胎可刺千万次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