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选择。
为了解决充气轮胎这颗定时炸弹,在过去10多年,国外一些著名的轮胎制造公司和政府机构已经率先致力于不同类型“无气轮胎”的研发。
注:米其林的轮胎结构示意图
自苏格兰发明家Robert Thomson成功研制出第一个充气轮胎以来,充气轮胎占据机动车的统治地位说长不长也有一个多世纪了,不过,即便充气轮胎再完善,仍无法逃脱它的“阿喀琉斯之踵”的致命威胁:当车辆时速超过160公里时,发生爆胎的几率会随之大幅上升,若然真的爆胎,乘客的死亡率为100%。有数据显示,我国高速公路上,因轮胎故障引发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量竟高达70%,其中因为爆胎引发的事故占42%以上,在美国,后者的数据比例更高。
方法总是比问题多的,为了对付身边这颗定时炸弹,在过去10多年,国外一些著名的轮胎制造公司和一些政府机构已经率先致力于“无气轮胎”的研发,而法国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不过今年3月初,著名越野车制造商宝来(Polaris)却抢先宣称,第一款非充气轮胎将于2014年初与各位消费者见面。
先行者米其林
轮胎行业领军者米其林于2005年4月29日正式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名为“Tweel”的无气轮胎原型,“Tweel”一词由“tire”(轮胎)和“wheel”(车轮)两个词缩写而成,这款具有革命性的轮胎技术公开后就被当年的时代杂志评为最好的发明之一。
Tweel轮胎的亮点之一就是其极具弹性的胎面,工程师给橡胶胎面选用了可弯曲的辐条并紧紧地连接到轮毂上,当轮胎遇到硬物时胎内的辐条会暂时弯曲变形,但当外力消失时就可以马上恢复,成功代替传统的压缩气体起到减震的作用,这是其能够替代充气轮胎的重要原因之一。米其林也因此收获了“无气轮胎之母”的美誉。
过去传统充气轮胎增大牵引力时会给乘客带来不适,但Tweel轮胎能对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工程师让汽车的垂直刚度(影响乘坐的舒适度)和横向刚度(影响车辆的操控和转弯)两者分离,Tweel轮胎辐条的张力和车辆的横向刚度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参数调整,因而Tweel轮胎是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车改变其轮胎的“弹性”,而这一点对无气轮胎的商业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轮胎的都被视为军用车辆的“软肋”,一旦军用车辆爆胎,军队的作战的风险系数会大幅上升。因而这些“不会被弹片扎破的”无气轮胎被认为是陆地作战车辆的“福音”。美国威斯康辛民主党的众议员Dave Obey曾表示,军事中应该优先使用这种技术,因为这能决定一国军队在战场上的生死。
注:使用了米其林斜纹轮胎的施工车辆
米其林的Tweel轮胎诞生之后也是率先应用在军事、航空探索等特殊领域。2009年,米其林在Tweel轮胎的基础上为NASA(美国航天局)开发了一款最新月球漫游车(lunar rover vehicles)。因为胎面极具弹性,漫游车即使在月球疏松的土壤、坑洼的地面也能行动自如。同时,因为Tweel具有质量小、负载量大的优势,其在运行效率上比早期的阿波罗月球漫游车轮高出了3.3倍。
随后,米其林希望将Tweel进一步应用到商用领域,并先后在“iBOT”机器人轮椅、赛格威电动代步车和奥迪A4轿车上进行了试验。遗憾的是,该产品的一些缺点阻碍米其林公司的这个商业大计。据了解,相比起传统的充气轮胎,Tweel轮胎的滚动阻力增大了5%,因此燃料消耗也增加了1%。当车辆行驶到至50英里/小时或以上时,Tweel轮胎会产生强烈震动,并产生令人不安的巨大噪音和发热现象。
注:米其林斜纹轮胎在奥迪A4试验应用
与此同时,Tweel轮胎的生产过程也比较复杂,米其林需要置换大批量生产设备和零件,事实上短时间内克服这些缺点难度非常大,规模生产会市场风险过大让米其林公司只好让无气轮胎计划放缓。
跟随者接力
在Tweel轮胎之后,关于无气轮胎技术的新研究成果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尽管米其林是先行者,但市场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他们的好消息了。”正如网友安东尼的留言,不少人认为米其林在无气轮胎的进展上有点后劲不足,错失了良机。
很快,Tweel轮胎的部分缺点在美国Resilient Technologies公司研发的新款无气轮胎NPT( Non-Pneumatic Tire )上得到了完善,这家位于威斯康辛州的创业公司不仅获得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聚合物工程中心(PEC)的技术支持,还获得了美国国防部提供的1100万美元资金援助。
据了解,这款历时4年耗资1800万美元研发的新型NPT无气轮胎改变了米其林Tweel 轮胎的斜纹造型,替而代之的是六角型的蜂窝形状结构。研究中心的Tim Osswald教授表示,NPT轮胎的目标是希望可以进一步减少轮胎的刚度变化,这样就可以把汽车的装载承受量统一标准化。
注:新型NPT无气轮胎采用了蜂窝结构
“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最好的设计莫过于是蜂巢的结构了。”NPT轮胎的研究人员Foltz表示,经过测试蜂窝的精准六边形结构能让轮胎能达到与充气轮胎相似的乘坐舒适感,同时还能减少噪音和发热现象,“我们还尝试过钻石的结构,但表现都不如这蜂窝的好。”
去年NPT轮胎技术被Polaris(北极星公司,美国Off-road越野车辆制造商)成功购买,经过改良和测试后,该公司今年三月表示2014年初他们会隆重推出NPT商用轮胎,届时北极星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家首先推出无气轮胎汽车的企业,不过,目前北极星公司并未宣布这款汽车的价格及推广方式。
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卡罗拉多州的研发公司Britek Tire and Rubber2008年也尝试推出“无气能量回收车轮”(ERW,Energy Return Wheel)。2012年,Britek公司率先将这款技术应用在了山地自行车上。这款不用打气和非常省力的自行车胎公布后,马上受到户外爱好者的的热捧,有人感叹:打气筒的使命终结了!”
注:Britek公司研发的“能量回收”车胎
按照Britek公司的计划,无气能量回收车轮还将会应用到汽车领域。据悉,汽车的车胎由两层橡胶组成,一圈在里面,通过弹簧支撑,另一层在最外侧;中间部分,也即传统轮胎的内胆所在处被填充了一系列弹性垫,与车圈一起保持车胎的平稳和压力。当内侧橡胶层受到路面挤压时,它会把车胎存储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向前的动能。据悉,这种设计在轮胎力学上尚属首例。“能量回收车轮”被北极星公司视为其最重要的竞争对象。
在大洋彼岸,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公司也不甘落后, 2011年12月该公司在日本的东京车展上隆重推出了他们的彩色的“无气概念轮胎”。据了解,这款概念轮胎的尺寸为9英寸,车轮辐条由环保材料热塑性树脂制成,在车轮内组成了密集的晶状结构,这种结构不仅使车轮能够承受车子的重量,还使其在翻越阻碍物时依然具有弹性。工程师们通过确保辐条的牢固来实现车轮的抗震,保证乘坐的高度舒适感。
注:日本普利司通使用了无气轮胎的单人汽车
除了外观更为美观外,这款概念轮胎最大的亮点在于车轮材料的可循环使用:热塑性材料能够容易地被融化、改铸。虽然这款轮胎仍处于初步设计阶段,但这款产品已在日本的单人汽车(老人专用)上成功试验。
轮胎自己会“考虑”
无气轮胎的除了运行效率高之外,其对我们的环境资源也是非常友好的,这些新型轮胎既能够帮助司机们节省燃料,也可以节约地球资源和保护环境。
位于密歇根州沃伦的陆军坦克汽车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发言人保罗•梅奈伊表示,这些无气轮胎除了比常规轮胎轻之外,美国陆军对无气轮胎感兴趣还出于后勤保障原因,有了这款轮胎,军队可以不用频繁更换轮胎了。据报道,美国陆军一年需要消耗20万条悍马越野车轮胎。如果这种革命性的轮胎得到成功推广,将有助于美国每年减少3亿个废弃轮胎。
因为不含气体,所以轮胎既不怕尖锐物扎破,使用者也不再需要再为轮胎的保养费神,最关键的就是司机不必再担心爆胎的危险了,不少市场分析人员都看好这写轮胎的市场潜力,网友甚至调侃说,如果底特律的汽车厂商早点应用这些轮胎,底特律可能就不会破产了。
不过,无论是先行者Tweel,还是即将量产的NPT轮胎,都存在一个困扰着工程师的技术难题:如何避免让这些网格状的车轮变成“泥浆磁铁”。在行驶过程中,石头、泥浆、雪花等杂物容易卷入车轮的辐条中,导致车轮出现重量不均,无法平衡的情况。这些网格车轮的外观如何才能能与中高档型轿车相匹配事实上也让设计师头痛,另外,市场推广员也有他们的难题,正如有网友曾质疑:在未实实现规模生产之前,它们的价格会有有竞争力吗?
事实上,除了无气轮胎以外,近10年来我们的轮胎技术也有多项突破。2010年德国马牌轮胎企业推出了一款具有名为ContiSportContact的轮胎,据悉这款轮胎具有“自行修复”功能,一旦橡胶材料表面出现了裂纹,内含的微型胶囊就会破裂并释放出“修复液体”,达到瞬间修补裂缝的效果。
此外,2012年9月固特异(Goodyear)轮胎公司也推出他们的“自充气轮胎”,这款产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当轮胎气压下降至预设定值时,轮胎的调节器将会自动开启,让空气流入轮胎管,待汽车启动后,轮胎的变形将促使抽吸管继续抽取空气,实现轮胎自动充气的功能。
注:美国固特异轮胎公司最新研制自充气轮胎
对这些科学家们来说,这些创新其实都还不够,他们真正的目标是使轮胎变得更加“智能”。去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来自德国莱比锡应用科学大学的研究团队就推出了一款可以根据天气、地形作出“改变”的概念智能轮胎。据悉,里默尔他们研制的“智能”轮胎装有电子传感器,可以辨认各种地形,测定路面是干燥、积水还是积雪,依据传感器数据让车辆行进间通过改变外形适应具体路况。“这意味着,你的车总是安装最好的轮胎,未来驾驶员不用再考虑如何让轮胎适应(环境),轮胎自己会‘考虑’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科学家们还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惊喜,有了这些“里默尔”们,全新的汽车时代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