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5年的5月下旬以来,基于对供需失衡局面有望改善的预期,沪胶一路振荡攀升。不过,讨论复合胶政策,这引发了市场对复合胶政策推迟实施的猜想。之前国家原定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复合橡胶通用技术规范》在近日出现异议和分歧。因国家标准委员邀请一批相关单位于上周四在国家质检总局座谈,听取关于复合胶新标准实施日期的意见,社会上传出复合胶标准及实施时间要重新审议的消息。
对比复合胶新旧标准,最大的区别在于生胶含量由以往的95%—99.5%降至88%。可别 小看生胶含量比重的下降,由此带来的麻烦可不小。据了解,东南亚橡胶加工厂缺乏密炼机设置,参照新标准制造出来的复合胶品质很差,生胶含量差异也较大,且 炭黑分散不均匀,目前东南亚橡胶加工厂基本不具备生产88%生胶含量复合胶的能力。对轮胎企业来说,新标复合胶通用性大幅降低,这无形中增加了使用管理的 复杂程度和加工能耗。东南亚橡胶加工厂在后期添置密炼机的话,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变相抬升轮胎企业的采购费用,进而削弱产品价格优势。上周四座谈会传出消息证明,复合胶新标准将按时施行。而随着复合胶新规的尘埃落地,未来轮胎行业可能面临新一轮洗牌。
在价格战越演越烈、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行业大洗牌”和“走出去”成为一些轮胎企业解决问题的两个方向。
一方面,各大轮胎企业纷纷加大出口力度。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轮胎的出口量同比增长9.6%,到2013年,轮胎出口量增长达13.3%。据悉,国内轮胎企业走出去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委托当地代理商、在海外投资建立轮胎厂、国外参展等。
对此,轮胎企业的解决方案极有可能是抛弃使用新标的复合胶,转而购买高关税的一般贸易天胶或增加加工贸易天胶进口量。由于加工贸易天胶数量有限,大部分采购会以一般贸易进行填补。而高达1500元/吨的关税,按照现货价12000元/吨计算,企业生产成本会提高12.5%。按照天胶占轮胎总成本约40%的水平估算,由一般贸易进口天胶导致轮胎总成本上升的幅度达到5%。而今年1—4月国内轮胎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6%。如此明显的成本抬升,对于轮胎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冲击,不仅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而且会导致国内轮胎企业丧失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轮胎行业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除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因素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
与此同时,复合胶新标准实施日临近,轮胎企业赶在7月1日前大量集中采购复合胶,造成需求量增加,提振胶价。不过,新标准一旦实施,用胶企业因成本原因将不得已寻求其他原料产品替代,企业会增加合成胶使用量,减少天胶使用量,这将进一步加重全球天胶的过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