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和“印度制造”正展开新一轮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全球越来越多的轮胎企业在印度建厂生产,一些轮胎厂商在印度投资设厂的计划变为现实。
随着轮胎行业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现象加剧、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变化,一些轮胎企业渐渐开始将部分工厂转向印度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这也包括国外品牌的加入,在这股迁徙热潮中,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么?
目前,印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轮胎市场。不管是国外的轮胎品牌,还是国内的轮胎制造商都希望从印度快速增长的轮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到海外,不只是生产,要把品牌、服务能力也建立起来。”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中,不仅要支持资本输出(资源及基建项目),更要支持产业输出(中国企业国际化),支持将我们的工业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品牌渠道能力在当地扎下根来。
“印度服务”与“中国制造”都扬名海外。中国目前产能过剩,鼓励中国轮胎企业到印度等地设厂,既可以消化过剩产能,又有助于中国轮胎企业更好的“走出去”。在这一点上,中国、印度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成本正逐年上升。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缩小了。
如何处理好印度制造与中国制造的关系,将考验中国轮胎企业的智慧。中国轮胎企业也热衷于到印度设厂,利用印度的低劳动力成本,积极开拓印度市场;另一方面,中国轮胎工厂也在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不断增强研发能力。(责任编辑:Ch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