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寒潮正向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零部件扩散蔓延,中国轮胎产业首当其冲。
2015年2月9日,在上一年度还是全球前35名、年销售额近10亿美元的山东德瑞宝轮胎有限公司宣布破产,负债47亿元人民币。
由此,拉开了中国轮胎行业的破产重组大幕。截至2015年底,已有13家中国轮胎企业倒闭。
据一家名牌轮胎经销商介绍,2015年,湖北武汉至少有三成以上轮胎店关门或者转行,很多轮胎店为了生存不惜大打价格战,市场越来越乱。
终端零售日子不好过,代理商和厂家的日子也越发艰难。国内轮胎产能过剩,于是大批低价出口,也让世界开始恐慌。
一位轮胎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轮胎企业应该更多把精力放在国内市场上,不断提高技术和品牌走高端路线。不要丢了海外市场又失去国内市场,两头都抓不住。”
轮胎店为求生大打价格战
在武汉市武昌临江大道汽车售后维修一条街上,一家名牌轮胎经销商徐林(化名)诉苦道,资金、人员、竞争三方压力,早已成为压在经销商头上的“三座大山”。
“店面租金水涨船高;大多店家的库存都够卖两三个月的;扒胎机、平衡机、四轮定位仪等一个都不能少;再加上装修、人工、水电等等,能活下来就已经不错了。”徐林摇头感叹。
“这条街上有换胎业务的少说也有10来家,价格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再加上卖轮胎的网络平台,商家利润已经薄得不能再薄。”徐林说。
“最后是员工留不住。现今的年轻人有几个愿意干这行的?又脏又累,又赚不了几个钱,上哪儿打工不比这强?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了,结果一转眼,又跳槽了。”徐林一脸的无奈。
这种情况不只是发生在他身上,隔着一条江的汉口沿江大道集家嘴,轮胎店老板祝先生也面临一样的窘境。
“就我所知道的,去年一年,武汉至少有三成以上轮胎店关门或者转行,因为轮胎的利润太薄,价格一跌再跌而且越来越透明,很多轮胎店为了生存不惜大打价格战,市场越来越乱。”祝先生说。
“双反”袭击,基本放弃美国市场
终端零售日子不好过,代理商和厂家的日子也越发艰难。
包括山东德瑞宝、北京首创、山东福泰尔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在内的13家中国轮胎企业,没有挺过2015年轮胎行业的寒冬。
多位橡胶界人士对此表示了忧虑,甚至提出“中国轮胎行业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中橡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文英曾表示,轮胎行业2015年的形势可能是近10年来最差,而糟糕的直接原因就是出口受挫。
据中橡协统计,相较于此前10年平均超10%的增长,2015年前11月中国轮胎出口交货值下降了17.5%。
对此,青岛橡胶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焱也表示,“双反”让中国轮胎企业基本放弃了美国市场。
作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美国50%的轮胎源自进口,也是中国轮胎最主要的海外市场,其进口轮胎约占中国出口轮胎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对中国轮胎产业来说,45%到50%的产量都依赖海外市场。
2015年8月5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对华乘用及轻卡轮胎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令,于同年8月10日正式生效。
中国厂商将被征收14.35%-87.99%的反倾销税和20.73%-100.77%的反补贴税。两项关税叠加后,轮胎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须支付相当于产品价格1倍多的关税。
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双反”引起的各国反倾销“跟风”正愈演愈烈。
2015年11月24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发布对中国载重汽车轮胎反倾销终裁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载重汽车轮胎产品征收14.79%-35.35%的反倾销税,为期5年。
徐文英表示,经历近10年高速发展后,在出口受挫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夹击下,国内轮胎产业已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长江商报(责任编辑:yo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