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为起点向四面出发,浙江、山东、河南、重庆、新疆、贵州、广东,一个又一个地标串起一段关于中国轮胎的历史。90多年前,一封上海来信,中国轮胎迎来了自己的诞生,之后在一代又一代轮胎人的奋斗中,书写出中国轮胎宏大的发展篇章。
1929年,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的何应钦收到了这样一封来信:“鉴于太平洋风云之不测,有一触即发之危险。太平洋一旦发生危险,势必断绝(轮胎)供应。届时设无国货之代,则我国公私所有之5万余辆汽车顿成废物——影响国防交通甚巨。本公司有鉴于此,不得不抱牺牲宗旨,积极以谋设备之完善,以虑万一,为国家效力,为民族争光。”
以这封信为起点,中国第一条汽车轮胎、第一条棉帘线轮胎、第一条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相继在中国工厂下线。中国轮胎人在敢于争先、不畏艰难的精神指引下,推动了中国轮胎的发展车轮,一幅产业兴旺、蒸蒸日上的美好画卷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中国橡胶工业奠基人——薛福基
1925年“五卅”惨案后,国内掀起反帝爱国、抵制日货的热潮,无数海外的爱国人士回国投资开设工厂,发展中国自己的制造业,薛福基正是其中之一。深受国内反帝爱国运动影响,从1926年开始,薛福基就以兴办实业救国为宏伟目标,筹划开办橡胶工厂。
一路奔波,上海大中华橡胶厂于1928年10月30日正式宣告成立,为中国橡胶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29年,我国橡胶行业民族品牌“双钱”诞生,6年后的1935年,在薛福基的主持下,另一知名民族品牌“回力”诞生。
从诞生到发展,从第一条汽车轮胎到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子午线轮胎的工厂,在中国轮胎92年的发展历程中,薛福基为中国轮胎乃至中国橡胶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橡胶工业奠基人!
山东轮胎行业领路人——丁玉华
在黄河入海口,一条条轮胎从东营的工厂奔赴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肩负起建设世界的“重任”。但是80年代初,这里的子午线轮胎生产还是一片“荒芜”。
那时,上海才是高端轮胎的主要制造基地——上海正泰橡胶厂在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德国麦兹勒引进的乘用子午线轮胎二手设备生产线上成功投产轿车子午线轮胎,并成为上海大众汽车桑塔纳轿车配套。虽然1985年工程机械轮胎的下线,结束了山东省不能生产工程胎的历史,但是那时候大多数山东轮胎厂还在生产着农机配套轮胎,产品技术含量低,产销率只有40%,经济效益徘徊不前。
“以前这里就是在做轮胎,工人站在机器前跟着订单生产,没有什么规划,让做啥做啥。”这是老员工对于80年代山东轮胎厂的评价。缺乏市场化思维的山东轮胎厂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正在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不少轮胎工即将失业。
为了让山东轮胎摆脱颓势,威海轮胎厂(三角集团前身)厂长的丁玉华挺身而出。从1994年开始,丁玉华便在三角全面推行以利润为中心的经济运行机制——立足于市场规律,立足于消费者需求,全面提高效益。
而90年代,正好是我国国内运输业、汽车产业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为轮胎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深知“谁能抓住子午胎这条未来市场竞争的生命线,谁就抓住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的丁玉华下了大决心、花了大功夫,冒着巨大的技术和政策风险,从零起步大力发展子午线轮胎。
1995年,第一条三角牌全钢载重子午胎问世,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系列化、规模化,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5年间,丁玉华带领他的班子又将三角的子午胎系列产品培育成市场名品,2000年三角成为同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2005年末,三角集团已经形成1300万套的生产能力,其中子午胎1000万套,成为国内最大、规格最齐全的子午胎生产基地之一。2016年9月,在丁玉华的带领下,三角轮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三角的成功也鼓舞着正在山东奋斗的轮胎人,从2000年开始,山东轮胎产能逐步扩大,不少轮胎厂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经营迈入全球轮胎75强,将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轮胎买到了全球各个角落。东营,作为中国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石油基地,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轮胎制造基地。
对于三角轮胎的发展,新华社曾有过这样的贫家:“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片叫苦声中,山东轮胎厂的动静的确不同凡响。”带领山东轮胎走向世界的丁玉华,是名副其实的山东轮胎行业领路人!
中国子午线轮胎开创者——张芝泉
2020年国内主流轮胎企业生产的子午线汽车轮胎已超过5.7亿条,同比2019年增长6.41%。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子午线轮胎量产在中国轮胎领域仍是一片空白。
那时候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国际市场为了垄断早已架起高高的技术壁垒,国际市场的子午线轮胎无论是售价还是设备,价格都让中国轮胎厂犯难。
想要量产子午线轮胎,就只能引进外国价格相对较低的二手设备。可就算是买二手设备,也让中国人受了不少屈辱。淘汰了也不想卖给你——这是当时不少外国轮胎厂对于中国采购者傲慢无礼的态度。
“想要不受气,中国就必须量产自己的子午线轮胎!”时任天津市子午线轮胎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的张芝泉在这次购买国外二手设备后暗暗下了决心。
因为这次经历,62岁的张芝泉在退休后便立刻投入创业,成立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张芝泉和设备操作工一起研究,自己制造加工设备,凭着顽强的毅力,张芝泉在第一年就造出了国内第一台电加热轮胎钢丝圈挤出联动生产线,并在国内引起轰动——这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子午线轮胎制造设备,它的诞生翻过了中国轮胎企业制造子午线轮胎必须从国外引进设备的历史一页。
自此之后,张芝泉攻坚克难,连续承担多个国家子午线轮胎关键设备的科研开发任务,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使得中国的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和设备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我国的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在2020年已突破4.4亿条,全钢子午线轮胎1.2亿条,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和轮胎人坚持不懈地为中国轮胎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子午线轮胎开创者张芝泉,让中国轮胎挺直了腰杆子!
飞吧,中国轮胎!
90多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路程坎坷而漫长。从曾经的一切靠进口到成为世界轮胎供应者,一代又一代中国轮胎人用一腔热血和脚踏实地的努力,赢来了世界对于中国轮胎的盛赞!谢谢前辈们的付出,接下来的路,我们会继续加油!
飞吧,中国轮胎!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