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冬去春来,但4月1日至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北方多地将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部分地区将迎来今年以来最大范围强雨雪过程。熬过了冬天,迎面而来的依旧是阵阵寒意。
而对轮胎门店们来说,迎面而来的除了刺骨的冷风,可能还有依旧热不起来的市场环境。或者说,对不少轮胎门店而言,熬过了疫情三年的寒冬,迎接自己的却是依旧寒冷的冬天。
多方监管 “四面楚歌”的门店
开一家轮胎门店有多容易?面积、进深合适的店面,几件扒胎机、风炮之类的设备附带些可能会用到的消耗品,再摆上几条常见规格的轮胎,懂点行的老板就足够支起一家像模像样的轮胎店。再简单点,某些连锁汽后平台甚至有“一键开店”的服务,只要先期准备到位,剩下的平台全程代劳。
但有时候,开一家轮胎店又未必想看上去那么容易。一家小小的门店,生态环境、市容、交通、水务、税务……,那些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执法监督部门似乎对这一亩三分地都有发言权。
昨天管网改造、今天治污、明天创城,很多时候,明明是店主的一亩三分地,自己却对自己的生意毫无发言权。退一步讲,和如此多的部门只是打打交道,非要费店主们不少时间和精力。
况且有时候,某些部门的做法对店主们实在说不上友好。前些年,因为市容市貌、统一管理等要求,不少地方都尝试过将汽后门店统一搬迁至汽配城,至于一度沸沸扬扬的各种备案更是不胜枚举。
不过对门店来说,这也算是行业“顽疾”,早在疫情前,这些现象或多或少都有存在。
电商侵蚀 门店的钱去哪了?
就在门店被各类“有关部门”“多方钳制”的同时,声势越来越大电商们,也让轮胎门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上月,途虎、京东都开展了自己一年一度的“轮胎节”活动。活动开始仅四个小时,京东就宣称成交金同比上涨350%,活动结束后,成交额同比增长也依旧高达115%。
而在细分市场,同样及京东为例,七天时间里,新能源轮胎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9倍;18寸以上的大尺寸轮胎成交金额增长超3倍;国潮轮胎等专业赛道品类增长超5倍。此外,京东线下服务订单到店订单量,同比增长185%。
显然,线上线下,电商对门店的冲击都越来越激烈。甚至在被轮胎门店视为自留地的到店服务上,电商平台也始终坚持布局,一刻不停的攻城略地。
企业自营 背刺门店的又一刀
而在电商的掩护下,不少轮胎企业也试图从门店口中抢出一块肥肉。尽管效果有好有差,但过去的几年里,不少轮胎企业都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开通了自己的官方旗舰店、授权店。
毕竟对企业来说,造出来的轮胎,只要能卖掉,收益就能落袋为安。通过电商平台卖轮胎,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况且,少了经销商和零售商,企业还能有更大的溢价空间和更好看的盈利能力。
只是,得了利的消费者们怕是不会在乎欲哭无泪、欲言又止的门店们。
轮胎涨价 叠加消费降级
而如果说以上问题在疫情前或多或少就已经存在的话,疫情结束后涨势不停的轮胎价格和不少车主越来越薄的钱包厚度,一起打出了给轮胎门店一系列组合拳中的最后一击。
尽管对轮胎涨价的动机和效果,不少业内人士莫衷一是,但涨价始终是过去、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市场的主旋律。
疫情阴霾散去的2023年,尽管只过去一个季度,但据轮胎商业的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来自各家轮胎企业的涨价通知,已经有50多张。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和“涨”声四起的轮胎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者日渐降级的消费需求。
过去的三年,不少消费者看着自己日渐干别的钱包,或主动或被动的,都开始了“理性消费”。不少车主本着够用就行原则,开始选择性价比相对更突出的轮胎,而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影响门店的利润额。更有甚者,面对电商的低价诱惑,不少车主更是直接转投电商阵营,把门店直接变成拆装店。
(原创,责任编辑:Nev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