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的影响比预想之中更早地进入了轮胎行业——2021年几乎在差不多的时间再度上演。
海运公司“坐地涨价”,运输费用增加,让不少轮胎企业的出口压力倍增。为了保持“维生”的利润空间,已有轮胎企业开始宣布涨价。印度轮胎企业BKT的美国子公司就宣布将从2024年2月12日起对所有货物征收额外运费。
一箱轮胎最少涨价4000元,经销商进货提前45天订
2023年底,红海危机升级,红海航线运输威胁增加的情况下,多数出口欧美的船只选择改道好望角。这样绕远路无疑增加了货运时长以及货运费用。而由于这笔费用几乎都是由贸易公司或者产品制造公司承担,因此为了保住生意利润,制造公司将成本“转嫁”到了经销商身上——“欧美地区不包邮了”!
率先采取“不包邮加运费”措施的是BKT美国子公司。其于近日宣布将从2月12日起对所有货物征收额外运费。对于这一措施,其解释称,自2023年11月以来,海运运费已经上涨了两倍多,BKT加运费已经是不得已而为之。
具体费用为,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运费将增加2000美元(1.44万人民币),西海岸的运费将提高500美元(3591元人民币)。
BKT在给客户的一份通知中表示:“请考虑到,虽然我们的生产交付周期保持稳定,但由于集装箱船改道通过好望角(非洲),改道3500英里,海洋运输时间将增加15-28天。”。
该公司建议客户比目前的预测提前45天订购产品。
海运费用飙升二倍,轮胎企业扛不住了
2023年,因为海运费用重回“理智”,不少轮胎企业的利润空间得以有所回升。但是随着2023年,有商船在红海遇袭,海运费用再次成为了轮胎企业的关注重点。
轮胎企业的“特别关注”没有错,轮胎行业正在迎来近五年内的第二次出口危机——红海航线可能不能“用”了。
早在2023年12月中旬,就有海运相关媒体报告称,MSC、马士基、达飞、赫伯罗特这四大国际航运巨头已经暂停穿越曼德海峡的红海航线。随后更多的海运公司作出报告——放弃红海航线,转而绕道好望角。当然,绕道所产生的运输费用和船期交付问题均在“不可抗力”范围内,也就是说,多出来的费用成本将由贸易公司自行承担。
此外,有消息称2024年1月开始,四大国际航运巨头已经有三家对受波及影响的航线加收了额外费用。而另一重要佐证就是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已经在进入1月后飙升了1.25倍,这也意味着部分航线的货运价格至少在一个月内涨了2倍。
全球供应链再起波澜
你以为此次航运危机波及到只是涨价?事实上,新车销售再度出现了问题,由于目前多数主机厂的汽车生产为全球供应链协同作业,即零部件依赖海外进口,因此由于红海危机导致的零部件交付延期也正在危及全球汽车主机厂的订单命运。
当然,主机厂拿不到零件,最痛苦的莫过于轮胎企业——就像在2021年到2022年所发生的那样,轮胎企业因为主机厂产量的锐减,导致配套销量“节节后退”。
而2023年,全球多个地区的替换需求萎靡不振,而恰逢主机厂汽车产销回升,配套销售成为了不少轮胎企业的“救命稻草”,而随着供应链再度陷入危机,轮胎企业的配套订单大概率也在延误当中。
事实上,欧洲已有多家汽车企业在12月底和1月初陷入了可怕的周期性停工。如若红海航线短期内依旧危机四伏,轮胎厂的订单大概率将会在第一季度继续被搁置在路上——配套生意下滑似乎已有预兆。而其他销售渠道目前也存在诸多负面影响因素。
而受2023年新车销量高速增长的影响,至少在近一两年内乘用车替换市场销量不会有太大的起色。而2024年1月,商用车轮胎替换市场销量也在持续悲观之中。
替换市场存变数,配套市场在延误,轮胎企业刚踏进2024就遭遇“炼狱模式”······
(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