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4月,至少有4家中国轮胎企业宣布,甚至完成了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产能投资——中国轮胎企业将手伸向了更远的地方。与出海东南亚的海外产能建设1.0版本不同,中国胎企在欧美的产能布局更像是开启了一场与外资轮胎企业的正面博弈······
美国产能,4年增加近千万
如果说自2021年开始,哪里的产能持续增加?除了中国就是美国。
2023年底,有机构透露了美国的轮胎产能数据。据不完全统计,美国37家轮胎厂的总轮胎年产能约在2亿条,仅有中国轮胎总产能的15%。
当然上述产能只是粗略估算,但是彼此之间巨大的差异,也说明了美国当地产能的“稀少”。事实上,美国轮胎替换市场的大部分消费依靠进口,尤其是亚洲轮胎进口。更便宜的价格,不错的质量越来越受到美国市场的偏爱。
亚洲市场的原材料产地优势,生产成本优势确实保障了其轮胎产品的高性价比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反而让东南亚的轮胎厂变得“不安全”了。2021年至今,东南亚轮胎市场不仅经历了一场乘用车轮胎双反浩劫,还即将迎来一场卡车胎双反“灭顶之灾”。
怎么办?产能“出逃”吧!
为了更有效地对美销售轮胎,不少日韩胎企在2021年后就开始追加在美产能。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4家日韩胎企在2020年后在美国共计花费近20亿美元用于增加产能。
住友橡胶在2021年扩建其美国轮胎产能,到了2023年,其在美国的乘用车和轻卡轮胎产能从此前的每天6500条增长到了1.2万条,几乎是增长了一倍。卡客车轮胎产能目前还未有明确的增长数量披露,但是按照其此前发布的计划,预计产能大概率也会翻倍(从2021年的1750条增加到2024年底的2300条)。
优科豪马则是通过对多家非公路轮胎企业的收购增加了在美国的产能。2022年到2023年期间,优科豪马完成了对特瑞堡车轮系统(TWS)的收购,在其现有的OTR(推土机、建筑、港口、材料装卸等)轮胎组合中增加了更多的农业/林业和工业轮胎。目前特瑞堡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的轮胎工厂已归优科豪马所有。
韩国轮胎企业方面,2022年,韩泰轮胎开始扩建其美国田纳西州的轮胎产能。预计扩建后,其可年产乘用车轮胎和轻卡轮胎1100万条,年产卡车轮胎100万条;乘用车胎产能翻了一倍。
耐克森也曾透露了在美国建厂的计划,但是目前仍未有更多选址消息透露。
此外,印度轮胎企业也通过收购的方式在扩充着自己在美国本土市场的工业胎供应能力。
不过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美国本土,轮胎厂在加速扩建,在其周边地区,不断有新的轮胎厂冒出。
米其林于2023年对其加拿大布里奇沃特轮胎工厂进行了投资升级。耗资约20亿人民币。
而在北美地区的墨西哥,至少有三家轮胎企业发出了投资意向,其中已有两家胎企从意向转为行动。
墨西哥半年迎来45亿投资
2023年12月15日,赛轮发布公告,其拟在墨西哥投资2.4亿美元用于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同时,还考虑在未来建设年产165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
而在赛轮宣布这一消息后不久,更多轮胎企业透露了墨西哥建厂消息。2024年4月,优科豪马在墨西哥挖下了第一铲土,宣布其墨西哥工厂正式奠基。公开消息显示,优科豪马在墨西哥的产能投资为500万条乘用车和轻卡轮胎,总投资金额为3.8亿美元。
另有中国轮胎企业透露了在墨西哥的建厂计划,不过目前还未有更多细节披露。
2023年12月前,中国轮胎的海外产能通过玲珑轮胎和森麒麟拓展到了欧洲和非洲;2023年12月之后,中国轮胎企业终于将工厂搬到了北美。
如果说,在东南亚建厂是中国轮胎企业海外产能扩张的1.0版本尝试,那么在欧美建厂可以看作是经验更丰富也更为大胆的海外产能扩张2.0版本的升级。
不过有了2.0并不意味着轮胎企业要淘汰掉1.0产能,事实上东南亚地区仍是当前中国轮胎企业重要的海外产能规划。东南亚产能布局只是迎来变化而绝非出局。
东南亚产能生变
实际上,中国轮胎企业的东南亚产能布局正在从1.0版本升级到1.5版本。
在中国轮胎企业海外产能布局1.0版本中,借由成本优势——天然橡胶产量优势、人工成本优势,以及2020年之前鲜少被欧美“双反”波及这一先决条件,中国轮胎企业实现了出口量的持续攀升和利润空间的不断扩大。
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泰国很快成为了诸多轮胎企业的海外产能投资重地。而随着轮胎厂越建越多,泰国轮胎不断蚕食着全球轮胎市场。
以美国轮胎进口市场为例,2023年美国轮胎进口市场中的泰国轮胎在乘用车、轻卡、卡车轮胎进口中均占据了销量第一的位置,总计约4977.23万条,占到了美国在上述三大细分市场总轮胎进口量的约23%。如果加上越南产能,可以说美国主攻替换市场的二三级轮胎市场中大部分的轮胎都来自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占比过于瞩目的泰国轮胎自然吸引了美国轮胎市场的注意,像上文所描述的那样,美国开始不断针对东南亚轮胎工厂,尤其是泰国轮胎工厂找茬儿。
也正因如此,中国轮胎企业开始逐步暂停对泰国、越南这种1.0版本的海外轮胎基地投资,转而选择了柬埔寨和印尼作为新的东南亚投资基地。
截至目前,赛轮柬埔寨工厂年产900万条半钢和年产165万条全钢产能持续提升中,柬埔寨工厂年产1200万条半钢项目拟于2024年内投产。
双星柬埔寨工厂一期预计于2024年投产,全部建成后的总年产能预计可达到850万条(含半钢子午胎700万条,全钢子午胎150万条)。
通用股份的柬埔寨生产基地自去年5月正式投产后,该工厂二期项目已经推进,总投资达14.95亿元,计划年产350万条半钢胎和75万条全钢胎。全部达产后,通用轮胎的柬埔寨工厂总产能预计在1015万条(半钢胎850万条,全钢胎165万条)。
此外,非上市企业福麦斯也在4月8日完成了其位于柬埔寨桔井省经济特区内的工厂奠基,年产能计划为920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而正道轮胎也备案了在柬埔寨720万条(6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及12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产能投资的计划。
这样核算下来,柬埔寨的轮胎产能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可达到约4970万条,成为东南亚的又一产能巨轮。
而在距离柬埔寨1300多公里外的印度尼西亚,中策开辟了新的产能基地。在印尼三宝垄市,中策正在建设其最新的海外工厂。而刚刚在墨西哥落子的赛轮,似乎也有意选址此地建设其另一座海外轮胎厂。
可以说,东南亚地区非但没有被中国轮胎企业抛弃,反而还在增加新的产能——只是传统的选址热门换了地方而已。
中国轮胎产能3.0
不过参考全球头部轮胎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1.5版本的东南亚产能投资和2.0版本的欧美产能投资绝非中国轮胎企业的最终海外产能投资版本。想要跻身全球前五,就必须把轮胎厂开到美国,以及在欧洲建立更多的轮胎产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控全球轮胎需求脉络,实现千亿销售额规模!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