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双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章万友因相关业务去美国,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现象:自己遇到的同行比在国内见到的多。“感觉中国企业都在拼命开拓国际市场。”4月2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2014年会员大会上,章万友把自己的这种感受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据轮胎世界网了解,中国生产的轮胎现已有一半左右用于出口,但各企业谁都不甘人后,纷纷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出口激增:SEMA展几成中国企业展
对于章万友提到的现象,国内轮胎业有不少人其实也早就感受到。来自山东的某轮胎公司副总就是其中一个。“多年来,我们年年参加美国著名的SEMA轮胎展。在这个专业展会上,原来是见到外国人的面孔更多一些,而最近几年感觉见到的中国人更多。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展览快变成中国轮胎产品的专业展了。”这位副总略带几分无奈地摇着头说。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轮胎的出口量同比增长9.6%,到2013年,轮胎出口量增长达13.3%,其中内资企业的子午胎出口与上年相比,上升1.03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低端产能相对过剩,市场竞争加剧,各轮胎企业纷纷选择加大出口力度。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文英透露说,在中国轮胎出口目的地国家中,美国市场可谓一枝独秀。201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胎总量达到 4357万条,约占美国乘用胎总进口量的32%,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轮胎总量也同比增加24%。“这说明美国每进口三条乘用车胎,就有一条来自中国。”
但人们也注意到,在出口量大幅上升的同时,中国轮胎出口的交货值却越来越低,产品价格相对十分低廉。上述那位副总跟章万友的看法一样:由于“内销饱和、外销扩张”,国内“价格战”的烽火,正在向国外蔓延,而且很快将会烧到国际市场上。
深度国际化:从出口到投资的飞跃
据轮胎世界网观察,中国轮胎产业在某种程度上还呈现出另一个“怪现状”:国内企业国际化,国外企业国内化。
对此现象,章万友分析认为,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包括轮胎在内的外资供应商,正专注于中国市场并千方百计满足这个市场,甚至为了占领市场,将产品领域由高端下延至低端;而普遍处于低端的内资企业就只好被迫走出国门,抢占国外低端市场。
根据有关统计,2013年,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子午胎出口量,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而内资企业子午胎出口量同比上升1.03个百分点。
同时,轮胎世界网还注意到另一个现象,世界轮胎产业正呈现出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趋势。如1999年至2012年,欧美地区有超过60家轮胎工厂被关闭,而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等地区,则有超过60家新建工厂诞生。这为外资轮胎企业扩大中国投资提供了注脚。
与此相对应的是,2012年至今,中国轮胎骨干企业纷纷采取“走出去”战略,到一些国家去投资建厂,以期赢得市场先机,如双钱集团、中策橡胶、玲珑轮胎到泰国,三角轮胎到俄罗斯,赛轮股份到越南,奥戈瑞到印度尼西亚建厂等。
虽然这个名单目前尚没有出现风神轮胎的名字,但全国人大代表、风神轮胎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锋,十分看重这两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国际化的两段话。 2013年的一段是: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2014年的一段是: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提升中国制造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王锋的看法,或许代表了中国主流轮胎企业老总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