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企业已经倒闭了,现在再说什么也没用了。”1月15日,西安一家轮胎翻新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言语中透着无奈和绝望。当记者再想问及倒闭原因时,这位负责人挂断了电话。
这是一家上世纪80年代建立,占地万余平米,采用冷翻工艺的轮胎翻新厂。记者发现,该企业的网站建设得很规范,很美观,只是更新到去年7月便停止了。这家看起来十分正规的轮胎翻新企业怎会倒闭呢?据记者调查,目前,国内众多轮胎翻新企业经营状况令人堪忧,经营不下去而倒闭的企业亦不在少数。
这些轮胎翻新企业的倒闭应该跟一项国家政策有关。
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橡胶消费国,同时又是一个橡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国内70%以上的天然橡胶和40%以上的合成橡胶依赖进口。发展翻新轮胎是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之一。事实上,轮胎翻新已经在我国发展多年,却始终不温不火,散乱地增长着。2012年7月,国家工信部颁布《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力求规范轮胎翻新行业,然而从政策执行5个月的情况看,轮胎翻新行业的难题并未解决。
■“准入”斩断小企业活路
工信部出台《准入条件》,是为提高轮胎翻新行业准入门槛,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引导轮胎翻新行业向着“无害化回收、环保型利用”发展。《准入条件》对轮胎翻新企业的设立和布局、生产经营规模、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但仅对生产经营规模有具体指标要求,规定已建成的轮胎翻新加工企业,轮胎翻新年综合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0000标准折算条(折算为9.00-20规格统计);新建、改扩建的轮胎翻新加工企业,年综合生产能力不得低于30000标准折算条。
常州力普特轮胎翻新有限公司的浦经理认为,《准入条件》 中的生产规模等要求斩断了不少中小型轮胎翻新企业的活路。“现在经营状况尚可的轮胎翻新企业基本都是与公交公司或运输队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但大多数企业想要达到标准要求的年综合生产能力还存在着困难。”
浙江义乌路通轮胎翻新厂的毛经理表示,本来是为了规范轮胎翻新市场的《准入条件》 却成为了众多轮胎翻新企业难于逾越的鸿沟,“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恐怕还会有更多企业活不下去。”他说。
■四大难题待解
《准入条件》已执行5个月,轮胎翻新行业一直存在的难题并没有解决。受访企业认为,轮胎翻新行业仍然存在四大难题。第一,缺乏政府扶植,小型企业难以生存。毛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轮胎翻新企业规模不大,正规的轮胎翻新企业面临诸多困难,限制着他们的发展。“政府将废旧轮胎纳入可回收再利用资源,但我们并没有获得鼓励政策和补贴等。”他说。
第二,目前国内车辆检验标准也是制约轮胎翻新行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有轮胎翻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你去验车,用翻新轮胎肯定是无法合格的,而这种情况在国外是不会出现的。”新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规定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和校车的所有车轮及其他机动车的转向轮不得装用翻新的轮胎,这使得原本作为翻新轮胎大户的客运企业不得不停止使用翻新轮胎。
第三,翻新轮胎缺乏认同。翻新轮胎行业鱼龙混杂,仍有一部分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小作坊。此外,消费者对于翻新轮胎缺乏认识亦是一方面原因,“不少消费者认为翻新轮胎就代表着残次品。”毛经理说。
第四,利润低,销路窄。记者走访北京一家轮胎翻新企业时发现,几间厂房、十几名工人,厂区内摆放的百余条翻新轮胎。这家企业的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翻新轮胎主要供应公交公司,公交公司提供旧轮胎,他们负责加工。大部分是9.00-20的斜交胎,同时也进行真空胎的修补工作。“虽然一年要翻新将近两万条轮胎,但基本没有什么利润。而且,明后年用斜交胎的公交车就要逐步淘汰,我们公司何去何从还不知道。”
■企业渴望政策支持
毛经理表示,若想让轮胎翻新行业得到规范且有序发展,必须首先提高新轮胎的质量。发达国家普遍规定,新轮胎必须保证能进行三次翻新,而国内多数轮胎都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也没有相关的标准要求。“废旧轮胎属于废旧资源再利用范畴,那就应该得到充分利用。”毛经理认为,国外的轮胎翻新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轮胎翻新在国际上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欧盟的载重卡车轮胎替换率中翻新轮胎的使用率达到60%左右,国际上对于翻新轮胎的使用和监管标准十分健全。他表示,翻新轮胎同样需要售后服务跟踪,确保翻新轮胎的质量。
此外,根据目前国内轮胎翻新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特点,不少翻新轮胎企业提出希望政府对轮胎翻新企业提供补贴,扶持翻新轮胎企业步入正轨。“我们是正规企业,我们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什么我们要受到政策的打压?”这是不少轮胎翻新企业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