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是德国提出的口号,却是全球制造业共同的发展方向。
什么是4.0?就是全世界智能机器联合起来,为人类服务。这些智能机器还会联合它们的远亲近邻—大数据云计算、RFID感应器家族、互联网、物联网、情境预测分析和决策软件等,一起形成“智能配件”、“智能设备”、“智能工厂”、“智能产业链”的工业集成生产。
现在的轮胎行业,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时期。而工业4.0战略对轮胎业来说正当其时,有助于中国轮胎工业跨越式的发展,解决经济转型面临的种种难题。
依托 “中国制造2025”战略,森麒麟和双星两大轮胎企业都率先实现工业4.0。通过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实现设备全自动化生产,并运用自有独特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真正地完成物料运送自动化,实现生产全线自动化生产的衔接;同时采用一整套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网络实现对生产计划的执行、生产过程的追溯、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反馈,高效利用设备、工艺参数智能输入,保证产品质量、生产物流运输调配等多个维度的集成管理,实现生产全线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传统的制造系统中,存在着许多无法被定量、无法被决策者掌握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既存在于制造过程中,也存在于制造过程之外的使用过程中。
前三次工业革命主要解决的都是看得见的问题,如避免产品缺陷、避免加工失效、提升设备效率和可靠性、避免设备故障和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工业生产中由于可见、可测量,往往比较容易加以避免和解决。看不见的问题通常表现为设备的性能下降、零部件磨损、运行风险升高等。这些因素由于很难通过测量被定量化呈现,往往是工业生产智能不可控的风险,大部分看得见的问题都是这些看不见的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造成的。
只有解决了“看不见的问题”,制造才可能变得“无忧虑”,而“无忧虑的制造”正是工业4.0的目标。而我们轮胎行业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依赖于运用自动化手段,使控制器的软件能预测装备、设备的损耗状况,并及时加以调整。譬如一条生产线上有很多传感器,但传感器本身如果衰退了,设备只能在出了问题后才去处理;而具有“自省功能”的制造设备能让工人随时知道哪个传感器不稳定了。工业3.0时代的智能化是控制系统、控制器加上计算机;而工业4.0是能根据生产环境和设备状况随时作出调整的智能制造。
工业4.0要求整个制造过程达到零故障、零忧虑、零意外、零污染,至少也要达到低忧虑、低污染,“无忧虑的制造”则是我们轮胎制造业的最高境界。
对于轮胎行业来说,在工业4.0的时代里,有着“看不见的世界”里进行的“战争”,而数据则是连接可见与不可见世界的桥梁。中国轮胎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而言,已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中国轮胎业必须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但无论是转型升级、两化深度融合,抑或是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分析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程领域。
(责任编辑:cl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