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国内货车司机已达3000万元,承担了中国四分之三的运输任务。庞大的运输量也同时带动了轮胎需求,但事实上这庞大的需求并没有带来轮胎价格的快速上涨,相反的是轮胎价格正在承受着来自成本、市场的巨大压力,利润空间进一步降低。
市场大了,竞争压力也在增加
诚然,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是进入轮胎市场的品牌也在与日俱增,甚至一些外来势力(物产化工等)也疯狂与轮胎企业合作,推出新的品牌,期望在轮胎市场分一杯羹。品牌的不断增加首要威胁的就是轮胎企业在市场的实际份额。
品牌的增多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多,对于轮胎的要求也就更高。目前车主对于轮胎的要求已不再是低价,而是在同等价位中哪一个品牌性价比更高,而在这一选择过程中,不少轮胎品牌被动淘汰。这也意味着想要得到更多的市场,十年前的低价策略已行不通。
但是重新投入研发所要耗费的财力精力都并不是即时有效的,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促成研发成果的良好市场反馈。而这一过程中,高质和高价值附加的轮胎品牌不断推出更多更优质的新品占领市场,最终能赚钱的高端市场再无空间留给低质轮胎品牌,卖不上价的轮胎只能继续低价厮杀。
产品附加值较低,可替代性强,因此这些企业在涨价时通常表现的非常谨慎。“日常靠甩卖,涨价别想卖”通常就是这些企业经营常态。
市场大了,成本需求也在增加
除了市场份额竞争更加激烈外,成本对于轮胎企业的打击也在与日俱增。今年上半年,橡胶价格不断攀升;今年下半年,因为限电限产,炭黑、钢铁、橡胶等重要原材料的价格开始疯狂猛涨,加之贯穿一年的海运价格疯涨,今年轮胎的企业所要面临成本压力比想象中还要大。
成本压力一方面在加速压缩轮胎企业的盈利;另一方面,成本的增加让一些企业生产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由于原材料供应偏紧,其价格自然跟涨,有些企业已经无力负担目前的高成本压力,故而不得不选择限产甚至停产。
需求促使市场变大,市场催生制造成本增加,无力负担的小企业只能黯然离场。不是轮胎卖不上价,是卖不上价的品牌正在逐步离场,而最后的甩卖即是他们最后的“狂欢”。
市场大了,市场生态将逐步扭转
低价厮杀确实曾为不少轮胎企业赢来了进驻市场的机会,但是在近几年,市场低价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主要是由于目前轮胎市场需求增加但品牌饱和,走量不走质的业态已经不适合当今的轮胎市场。当前行业发展格局也从增量走向存量,头部企业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份额让其竞争优势上升。
那非头部企业真的需要躺平吗?事实上,并不需要太过悲观,毕竟虽然留给中小企业的时间虽少,但是仍旧还有机会。中小企业目前还具备着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着固定的消费客群,因此一时间新品牌还无法彻底取代。因此,中小轮胎企业需要做到就是扩大其消费群体,通过转型升级,拓展高端市场,才能避免“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命运。离开“低价厮杀”迫在眉睫!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