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轮胎发展,一批又一批的轮胎企业乘着时代的春风起飞,又随着时代而落幕。中国轮胎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中国轮胎一夜之间就站在了世界轮胎舞台的聚光灯下,大家在感叹中国轮胎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轮胎为了赶英超美疯狂发展的后遗症,中国轮胎看似弯道超车似的战略却差点葬送了中国轮胎的未来。
中国轮胎起步高标准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中国轮胎行业起步并不晚。中国轮胎从刚刚出生到蹒跚学步再到茁壮成长,经历了诸多困难,一同经历了战争、繁荣、衰落就如同中华民族一样,一次次的跌倒,又一次次的爬起来。双钱的前身是大中华橡胶厂和正泰橡胶厂就是第一批中国轮胎企业,是中国轮胎行业的奠基者。从第一条汽车轮胎、第一条棉帘线轮胎、第一条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到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子午线轮胎的工厂,双钱一直作为中国轮胎的领路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轮胎市场出现了四家独大的现状,即:国营第一、第二轮胎厂和上海大中华、正泰两家私营橡胶厂,总生产能力14万条,之后这四家轮胎厂为基础,技术和产能逐渐扩散到全国。
元老级轮胎企业蓬勃发展
元老级轮胎企业在政策的不断支持下,不断创新,改进生产线。1980年,上海正泰橡胶厂通过引进德国二手设备,成功完成了乘用子午线轮胎工业化生产,并在上海大众的桑塔纳轿车上配套,打破了国内汽车厂家不使用国产轮胎的历史。1986年,桦林橡胶厂首次引进10万条/年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线,1989年成功投产,之后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同时未来的轮胎之星们也纷纷开始了破局之路,比如曾经濒临破产的招远轮胎制修厂,玲珑轮胎的前身。1976年,它还是一个小的轮胎厂,而现在玲珑轮胎保持着强劲的劲头,在中国一种轮胎企业中鹤立鸡群。
群雄并起,轮胎行业快速扩张
在全国汽车市场快速扩张的前提下,巨大的轮胎需求给了无数中小轮胎企业跑马圈地的机会。尤其是在东营等地区,由于有橡胶制品生产的历史基础,陆续出现了一大批到现在都响当当的轮胎企业。户户联合办厂、厂厂联合办公司由于轮胎企业的可复制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办轮胎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就为别人贴牌生产,没有资金就想办法借款,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东营等地区的轮胎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那时东营轮胎行业的节奏就是,建工厂,挣大钱。拥有全钢子午胎、工程子午胎、半钢胎、轻卡轮胎、农用车轮胎、摩托车轮胎、拖拉机轮胎等12大类20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初步形成了以轮胎为核心产品的产业集群,所需及配套产品如钢丝帘线、帘子布、炭黑、橡胶助剂、轮胎模具、胶囊、硫化机、轮毂等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产业体系日益配套完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由于当地政府不断“做大产业集群”的导向,使得东营市的轮胎投资额不断上升,轮胎产能日渐扩大。所以就有了那句名言: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东营。
欲速则不达,风口过后就是洗牌
无节制的发展的背后带来的是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加上国家去产能、环保等一系列问题,重重地打击了东营等中国轮胎产业集群。除了小微轮胎厂,诸如永泰等轮胎大厂也没有逃脱浪潮,由于很多轮胎企业互联互保,很多家轮胎企业都绑在一块,一家出现问题,往往连带一大片。那时的东营轮胎集群往往是一倒一大片,新闻中到处充斥着轮胎厂倒闭破产的新闻,东营轮胎乃至中国轮胎都需要一场变革。
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大形势下,再加上轮胎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东营轮胎在2014年开始风雨飘摇。这之后轮胎企业倒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新闻,这些被清退的轮胎企业也为有理想有抱负的轮胎企业腾出了生存空间。中国轮胎企业得以在改变策略之后,继续稳定地发展,这几年轮胎原材料疯涨,市场却越来越不好,疫情的影响下,低价走量已经是死路一条。轮胎企业不得不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价值,以打开更有钱途的中高端市场。
中国轮胎虽然辉煌,将中国变成了轮胎大国。但是规模并不代表实力,中国轮胎产业冲得太猛,很多表面的东西做得很好,却忘了轮胎企业发展最基本的核心竞争了。在时代的红利下,这些轮胎企业可以无比成功,但是如果遇到风浪,这些没有看家本领的轮胎企业是注定扛不过去的。
(原创 责任编辑:Ca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