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渠道
市场渠道
今日TBR,明日PCR,国产崛起就在今天?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23-03-21)          

百万豪车,“廉价”轮胎 从奇观到常态

 

前些天,轮胎商业走访了北京周边某著名汽配城。过程中,偶遇一辆素以奢华闻名的劳斯莱斯。但让我们吃惊的是,这量出厂价价超500万人民币的豪车,装配的却是来自轮胎大省山东的一款国产轮胎品牌。



带着疑问,轮胎商业进一步询问了零售门店,在店主的描述中,近几年,来店换胎的豪车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不止此次遇到的“大劳”,仅店主印象中,最近服务过的豪车还有售价同样百万起步的奔驰大G,保时捷帕拉梅拉、卡宴,至于几十万的奥迪、英菲尼迪、宝马更是不胜枚举。


 

而在店主看来,之所以有越来越多“不差钱”的豪车车主转投国产轮胎阵营,离不开近些年国产轮胎品牌越发强势的表现。

 

所以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今的中国轮胎,到底强势在那里?

 

产量为王,从做大开始

 

说到国产崛起,首当其冲的是国产轮胎的产能崛起,尤其是近几年头部国产轮胎企业的优质产能暴增。

 

尽管近几年,在政策导向下,以山东部分中小型轮胎企业为例,去产能是老生常谈的关键词。但事实上,在中小企业去产能的同时,面对中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轮胎市场的蛋糕也有越做越大的趋势。显然,能真正主导市场的头部企业们自然不可能坐视“肥水”流进别人的“田地”。


 

过去的一年里,不管是着手扩大国内工厂的生产规模,还是积极谋划出海,中策、赛轮、玲珑、森麒麟、通用等一大批在行业里颇有声望中国轮胎企业都在积极谋求扩大自己的产能,以更好地应对日渐膨胀的巨大市场。

 

根据国内部分上市轮胎企业规划显示,目前,玲珑,赛轮等巨头已经拥有每年一亿条左右的轮胎产能。据此估算,目前正在IPO阶段的中策产能同样惊人。换言之,从头部企业开始,中国轮胎企业产能正在迎来新一轮爆发。


 

而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在轮胎行业里,体量或者吨位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家企业的地位。尤其在国内轮胎市场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对企业来说,不进反退就是最好的写照。在中国轮胎企业产能狂飙的时候,不少外国品牌却因为种种原因裹足不前。

 

此消彼长之下,尽管受制于种种因素,很那说清目前中国轮胎市场国产品牌对外资品牌有多大的优势,但仅从轮胎商业的走访,今天的轮胎市场上,外资品牌对中国品牌处处占优的日子的确已经一去不返了。

 

品质逆袭,打赢口碑战争

 

在做大之余,有志于引领行业的轮胎企业们也一样在狠抓品质问题。曾几何时,受种种因素影响,中国轮胎长期被定义为廉价的劣质产品。

 

当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事出有因。毕竟中国轮胎企业相比外国企业起步晚,技术储备稀少。另一方面,长时间以来,中国轮胎行业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大多产能少,技术落后,至于品控和售后,更是可有可无。而即便是是体量较大的头部企业,在起步阶段也经常需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生产线来提升自己技术实力。


 

但话说回来,在后发劣势的背景下,想要快速提升工业实力,引进——吸收——发展的却是最高效,也最可行的方案。这一点不论是日本的汽车工业、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又或者是中国汽车产业,都是如此。

 

而如今,在走过漫长、痛苦的引进和吸收之路后,中国轮胎企业已经有实力着手发展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通过技术推动自身品牌价值上探。


 

此外,至少在中国市场上,相比“严谨”的外国大牌,中国企业们要接地气得多。通过有限的接触,在店主和消费者群体中,对国产品牌售后的认可度也要高很多。用某位轮胎店主的话,同样的问题,不管是质保还是退换货,国产品牌的效率几乎完胜外资品牌。加上最近几年来,轮胎行业大洗牌,目前仍在市场坚持的品牌在品控方面都可圈可点,仅从店主们小样本的反馈来看,在故障率上,中外之争已经毫无意义。

 

换言之,时至今日,论品控、论性能,中国轮胎企业已经在不少领域不弱于,甚至超过外国品牌。

 

价格优势,今日TBR明日PCR

 

在接连翻过产能和品质两座大山后,在本就占优势的产品单价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再接再厉。长久以来,中外品牌之间的售价一直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便在轮胎价格N连涨的今天,中外品牌间,仍有不小的价格差距。

 

在某大型电商平台上,搜索连续热卖多年的205/55 R16尺寸轮胎,尽管根据用途定位不同,轮胎价格浮动较大,但依旧能明显感觉到中外品牌间有一定的的价格差。至于文章开头,对比“大劳”单条售价五位数的轮胎,国产替换轮胎单条售价甚至不到1000元。差距之大更是令人咋舌。


 

此情此景,很难不让人想到前些年,在TBR市场上,中国轮胎企业对外国品牌的围剿。从2016年到2023年,短短几年时间里,在轮番的价格战交手中,优科豪马、邓禄普、锦湖等企业先后败走中国TBR市场,选择留守的通伊欧、韩泰等,也只能在本土企业的组合拳中左支右绌,勉力维持。

 


诚然,相比PCR市场,大车车主们对轮胎价格更敏感,品牌忠诚度也相对较低。但这绝不意味着,乘用车主们对价格就毫无敏感度可言。事实上,更具轮胎商业的走访,在外资品牌依旧称雄中国轮胎原配市场的今天,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乘用车主开始选择国产轮胎作为自己爱车的第二、第三套轮胎。

 

毕竟性价比才是消费者永恒的追求。


 

其实,很难说TBR的今天是不是PCR的明天。毕竟很多时候,那些能左右行业未来的事物的出现,往往并不会引起太多人侧目。而当尘埃落定后,回首往昔,才能蓦然发现早在所有人都不曾在意的一瞬间,在无人注视的角落里,有些人和事正在悄悄为今日的故事写下最初的一笔。


(原创,责任编辑:Neverland)

上一篇:非公路轮胎大有可为 下一篇:卖轮胎,努力OR选择?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