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不仅没有托举住轮胎人的期望;甚至相反,轮胎人在2023年正在遭遇更大的不幸——破产的轮胎企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截至2023年5月22日,至少有十余家轮胎企业被宣布破产,或被强制清算。2023年,更难!
(海报)
6家企业被强制清算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到5月间,至少有6家轮胎行业相关企业被宣布进入强制清算阶段。其中,鸡西市的轮胎行业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翻新厂和经销商为主要重灾区。经销商,修配厂多是因为行情未完全修复而无法维系日常经营,翻新工厂的破产则更多是受到了运营环境的打击。
实际上,俄乌冲突和通货膨胀带来的冲击不止体现在了对轮胎制造行业的冲击,也体现在了对轮胎行业的连锁冲击之中。2023年全年,在炭黑价格疯涨之下,废旧轮胎回收热裂解产物随之应声涨价,最夸张时期,废旧轮胎回收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吨2500元,高出了2020年2倍多,不少中小型废旧轮胎企业根本没有更多的资金收购这些暴涨的原材料。停工时间越来越长,生意越来越难撑,不少废旧轮胎厂就这样黄在了2023年的寒春之中。
6家企业被迫破产
而另有部分企业则是处在等待救援的边缘——截至5月22日,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至少也在6家之多。其中有些企业已经被吊销了营业执照,有些企业刚刚进入破产重整阶段,等待更有钱更具规模的轮胎企业施以援手,重整企业。
与被强制清算的轮胎企业不同,进入破产重整的企业中更多的包含了知名轮胎企业,其中就有知名的两轮车胎企业徐州正海橡胶。这家曾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的老牌两轮车胎劲旅,也因为产品的可替代性较高被裹挟着进入破产程序。不过正海橡胶的命运似乎已经被钉死在2023年,毕竟其最新曝光显示在了知名拍卖平台中。
而另一家颇为可惜的破产企业为山东恒达橡胶,这家经营了20多年的东营轮胎老前辈也于2023年4月17日进入了破产重整程序。目前来看,这家轮胎企业似乎还有被盘活的可能,但是谁来救?怎么救?是被收购到其他轮胎企业中,还是一如诸多山东轮胎企业一样成为某个外来资本的代工厂?这些目前都不明朗。
2023年,本应卷起袖子大干一场恢复利润的一年,但事与愿违,却成了越来越多轮胎企业的“噩梦元年”。几乎多数轮胎企业都在经历了前4个月的生意后感到了“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空气,也都敏锐感知到了破产危机到来的前兆,但大多数轮胎企业面对即将来临的危险更多地只是感到了束手无策的烦恼——下一个破产被清算的是谁?暂时也说不好······
资金更紧张的2023
诚然,企业破产在任何一个行业并不稀奇,但是在经历了3年落后产能清退,破产大浪潮后,2023年轮胎企业仍在加速破产,这是任谁也想不到的。毕竟物流畅通之下,轮胎生意怎么可能会差?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打脸,轮胎行业就是在加速破产之中。为啥?因为相较于2022年,2023年资金链更紧张,轮胎交易也更差。
首先是出口方面,集卡生意自3月就开始一落千丈,部分集卡运输公司直接降价30%来促成生意达成,大量的集卡滞留在停车场无所事事。而造成集卡生意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出口生意的严重下滑。海外恐怖的通货膨胀压抑了当地市场的消费需求。以轮胎出口生意为例,虽然4月份,轮胎出口同比大幅增加,但是考虑到去年同期较低的出口基数,以及较3月出口条数4%的下滑,就能发现出口生意并不如想象之中的那样顺利。加之2023年,多国对中国出口贸易壁垒继续增加,出口生意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内需方面,一季度数千家企业的破产也暗示着物流行业的紧张。有统计数据显示,华东、华南地区部分行业的“破产潮”带来的是订单量10%的大下滑——物流运输受市场不济的影响不仅增长乏力,甚至也体验到了如集卡市场一样的艰难。实际上,无论是重卡销量,还是其配套、替换轮胎销量都未能恢复到2021年的同期水平。数千家企业的倒闭让物流订单一沓更比一沓薄。
出口拖垮了集卡,制造业倒闭影响了重卡市场,在很多轮胎人看来,2023年的生意情况比2022年更糟。
“没想到从5月开始,就有轮胎企业带头降价了。但是因为现在库存还满着,降价也几乎白搭。”
而交易下降意味着什么?现金流被死死卡住,门店没有钱进货回款,经销商没有钱倒腾库存下订单,轮胎企业在内外交易双重压迫下,资金链变得越来越脆弱,企业运营步履维艰。
“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现在轮胎企业的破产更像是无任何心理准备猝死。”
为啥还有企业赚钱
但真的所有轮胎企业都是在无心里准备中猝死吗?并非如此,国内头部轮胎企业和部分外资企业的生意表现仍旧尚可——销售额和利润都在增加。总结来看,能够实现利润空间扩大的企业一般都有以下三种优势。
一是在配套方面有所建树。例如,韩泰、倍耐力、锦湖在大尺寸轮胎配套市场的优势,或是玲珑在新能源汽车配套市场的占比扩张,都在不断增加轮胎企业预期销量和利润的增长。尤其是随着芯片供应恢复,配套市场的再度复苏也带给了企业在低迷市场中逆风翻盘的可能。
此外,海外产能规模更广的轮胎企业也更容易得到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回报。例如随着柬埔寨成为了美国轮胎市场的主要进口国,因此在柬埔寨建厂的赛轮集团也更有出口优势。这也是为何自3月之后,至少又有两家轮胎企业选择产能落址柬埔寨。
最后,更好的品牌影响力也在确保着轮胎企业的盈利空间。对比外资和国内轮胎企业一季度的价格涨幅就可以发现,品牌影响力更大的外资轮胎企业往往更敢于直面价格挑战——海外轮胎企业涨价幅度往往能够突破10%,而国内企业多在1%到3%。外资品牌敢以价格博销量来增加利润空间,足以见得品牌影响力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不少经销商和门店在今年的采访中提到,之所以在外资品牌利润分成较低之下仍会选择与大品牌合作,更多的是考虑到了影响力更大的外资品牌对轮胎销售的重要引流作用。“外资品牌还是不愁卖的。”
做到上述三个优势中的一点,轮胎企业几乎可以渡过难关;如果三点优势全部具备,那么这家轮胎企业才是拥有着更稳定的成长空间的优质企业——即使风浪来袭,也能安然渡劫······
投票:
您认为2023年会有多少轮胎企业破产?(单选)
A.20家
B.40家
C.50家
D.70家
您认为轮胎企业2023年批量破产的原因是什么?(多选)
A.市场行情太差
B.产品替代性强
C.结账太难
D.品牌太多太杂
E.其他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