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开始,连续4年,外资轮胎企业的欧洲产能都处于一片慌乱的状态。不断关闭的工厂,不断裁员的企业,经济复苏的缓慢和高通胀率下的低销量让欧洲轮胎企业只能“降本保命”。
而当前这一悲观情绪也在传导至欧洲轮胎产业中的上游企业,有行业内人士称,欧洲轮胎产业相关的原材料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在“乌云密布”中逐步下降,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能源成本,以及突发事件对整个行业的暴击。
能源成本挤压竞争优势
根据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的数据,2023年前三个季度,欧洲化学工业的产量同比下降10.6%;欧盟27国化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继续下降,第三季度达到74.1%。而导致产量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来自于能源成本的暴击。
一份发布于2023年12月的报告显示,欧洲化学原材料制造商自2022年开始就受到了俄乌战争、需求疲软、能源成本高、利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拖累。
尤其是俄乌冲突,其不仅导致了原油价格的上涨,还因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后,导致多种原材料运输供应出现危机,进一步推高了合成橡胶等化学类产品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不少原材料供应商需要临时改变进货渠道,以保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顺利。但是材料运输进口的暂时供应危机也导致不少原材料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直线下滑。
而除了供应链危机,和能源成本高涨带来的制造压力。轮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给化工原材料企业带来了压力——轮胎企业承诺2050年100%可持续轮胎的商业化制造,这也意味着化工原材料企业必须也要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才能继续“有饭吃”。
环保施压下的原材料供应商
不少化工原材料供应商表示,欧盟化工行业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大的变革,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这些在几年前还新鲜的概念现如今已经成为了轮胎企业和其上游产业必须要做的事情。
轮胎企业承诺2050年实现100%可持续发展,那么化工企业如果无法让自己“更环保”就意味着,至多10年之后,将没有下游企业愿意与之合作。但是环保的意味着投资——从现在到2050年,化工原料企业想要继续和轮胎企业合作,就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数百亿人民币)的额外投资。
然而,在产能利用率都难以保障的2022年和2023年,投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几乎是等同于给化工原材料企业再扒一层皮。为了“降本过冬”,不少化工原材料企业并未采取更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行动。这也让他们在两年后的2024年失去了合作优势。
即使有部分企业进行了这一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能源成本的上升让他们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还是处于“竞争劣势”。以通过蒸汽裂解的“乙烯”原材料为例,其制造成本甚至是北美和中东地区的两倍多。相较于中国同样行业的企业,其成本劣势更加明显。欧洲价格更高的合成橡胶远没有性价比高的中国合成橡胶热销。
正因如此,截至2022年底的10年内,中国扩大了对欧洲的生产领先优势——中国化工原材料在过去十年中的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31%增加到2022年的44%。虽然欧洲仍然是全球第二大化工原材料制造业区,但是其较十年前的市占率降低了3%,目前仅占全球市场销售额的14%;如果与2009年欧盟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7%的峰值相比,这种下降更加明显。
而这种下降几乎无可避免,投资、成本的增加让欧洲化工原材料的价格越来越贵——2022年欧盟化学品销售额大幅增长,达到7600亿欧元,高于前一年的6180亿欧元。
这也是为何外资轮胎企业,尤其是欧洲轮胎企业每次产品涨价都不手软——10%以上的涨价幅度才能让外资轮胎企业有利润可言。
(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