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15年,中国轮胎的产能达到了6亿条,全世界每三条轮胎中就有一条是中国的。中国轮胎以物美价廉的特性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也使各个国家掀起了“双反”的浪潮。中国轮胎在没遇到“双反”时,通过出口扩大生产规模,让无数小企业成了现在的轮胎帝国。那时,人们并不觉得中国轮胎的产能过剩。就如同1958年大跃进时,我们也并不觉得钢产量1958年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有什么不妥。
从2009的特保案,到白俄罗斯的货车、公共汽车 无轨电车、 拖车的轮胎 等等,世界刮起了一股中国轮胎就“双反”的风,中国无论哪种轮胎总有那么个国家在“双反”。而且愈演愈烈,出口的受限让那些轮胎厂商不得不把一部分产能转成内销。在有限的市场需求和大量的市场供给的压力下一些轮胎厂商,为了不扩大销量不停工,想到了一条“妙计”,降价!降价成了扩大销量、去除产能,疗效显著。
时至今日国人似乎意识到打价格战,只不过是轮胎行业抗生素,时间短见效快。用的时间长了,副作用就出来了。一方面,价格波动极大增加了企业产品定价的难度,不利于正常的产品交易;另一方面,轮胎采购企业也不断发难。由于橡胶价格长期处于下行通道,且短期看不到反转可能,因而轮胎价格受到严重打压。
轮胎行业现已进入“大浪淘沙”的行业状态,我国轮胎生产企业有550家左右,平均生产轮胎160万条/年左右,生产企业众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约30%,国际前3名跨国企业的全球市场销售额则占到了46%。中国轮胎行业已经进入了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非常时期,一批小型和实力不大的企业很快会被淘汰出局。
(轮胎商业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