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渠道
2017年8月4日,我们知道中国最近正在倡导标签法,也就是把轮胎的性能用数字明确的标识出来让用户挑选。这个看起来是不错的,而实际的作用却有待商榷,而且中国至少已经有多家(至少3家)机构声明开启了轮胎标签认证。到底哪个更加”权威“呢?谁知道!而最先开始标签法的欧洲怎么样了呢?
近日来自欧洲“关注轮胎”(Just Tyres)的新研究揭示了司机对2012年欧盟轮胎标签立法的认识其实非常低。超过67%的司机并不知道欧盟关于轮胎的标签法法,最多有15.5%的驾驶者仅仅知道有这么个立法存在。
早在2012年,欧洲轮胎行业的规则就出现了重大的转机,当时所有的轮胎制造商,经销商和零售商轮胎标签被引入。从那时起,每个轮胎都需要测试标明三个特定的等级;燃油效率,湿抓地力和噪音水平。
另外,刚刚委托的研究发现:只有10.8%的受访者在购买轮胎时可能会参考标签信息做出判断。
Just Tyres营销经理Tina Newman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欧盟标签已经到位,以帮助消费者对三个具体性能的最佳轮胎作出判断,但许多司机甚至没有意识到立法存在。“
就像所有的汽车轮胎都有3C的认证一样,如果两条轮胎的标签相同,消费者会认为性能一样吗?绝大部分消费者的第一选择依然是轮胎的品牌而不是其他。尤其是中国的标签法政出多门,平白增加了企业的认证成本,甚至让消费者也更加迷茫。比如同一款轮胎申请了3家标签机构认证,结果会是一样吗?
(原创,责任编辑:Glory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