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0余年中,中国轮胎工业发展速度均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基础设施的野蛮投入致使轮胎生产遍地开花,同时由于尖端技术的缺失使得中国轮胎沦为市场低价竞争的筹码。面对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中国轮胎企业亟需踩一脚刹车,慢下来,想一想未来。
2018年,中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销量分别为8.16亿条和8.14亿条,同比有所下降,一方面是落后产能淘汰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开工率下降的消极体现。
轮胎生产容易,研发很难,因此更多的中国轮胎企业将资金大量投入到设备,原材料采购上面来。采购欧洲最顶级的制造设备,全球最优质原材料,然后制造出全球最便宜的轮胎,最后再以匪夷所思的低价向全世界倾销。企业挣得就是快钱,薄利多销,以量取胜,尽管轮胎的量变并不会产生质变,但是至少能够变现。
这种简单粗暴的赚钱模式令很大一片轮胎商大赚特赚,他们坚信只要生产出更多更便宜的轮胎,就永远有钱赚。扩大产能,压低价格,扩大销售是这些企业的发展三部曲,什么技术,什么品牌,统统见鬼去。
外资品牌的不断冲击,海外贸易屡屡受挫,其实一直在给企业敲响警钟,薄利多销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可是一心向“钱”看的轮胎老板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倒闭大潮来临的时候竟然和当年野蛮发展的速度一样快。
短短几年间,数十家轮胎企业倒闭破产重组,背后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求“快”,快生产、快销售,赚快钱,三年赶超三角,五年超越正新,十年完胜米其林。可最终的事实是:死得快。
现在踩上一脚刹车,刹的是“求快”的思想,慢的是“疯跑”的步伐,让企业有条不紊地回到正轨。在刹车的同时,轮胎企业也踩下了加速的油门。
曾经以“不三包”轮胎打天下的企业正在加速恢复“三包”,开始重视品牌建设,无论是打着打造民族品牌的旗号,还是喊着争创世界一流品牌的口号,最起码说明企业开始思考了,开始审视市场,审视对手,正视自己。
如果加速品牌建设是轮胎企业为了重塑形象,那么技术研发则是企业在加强内在修为。以玲珑、三角为首的中国轮胎制造商,不断在技术上面寻求突破。
玲珑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4%到5%之间,2017年研发投入约为5亿元。2018年底,一款专为高端轿车配套的新型轮胎研发成功,它使百公里速度刹车距离从42米降到了行业最低的37米。而橡胶的制动性能、滚动阻力和耐磨性能被称为“魔鬼三角”,每一项性能的优化都会对其他两项提出挑战。如何去保证这三项性能的整体平衡?玲珑进行了系统性的研发,而这种系统性的研发玲珑持续了30年,如今,玲珑已经配合十几家世界一流汽车厂进行整车研发,正在向行业内公认35米极限刹车距离挑战。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唯一承担中国乘用车胎湿地标准轮胎开发项目的轮胎企业,现已完成中国乘用车胎C1,C2湿地标准轮胎开发和测试等全部相关工作。自主开发的湿地标胎产品质量及性能稳定,完全达到国际湿地标胎的标准和要求。目前,已正式生产并对外销售。
心灵鸡汤总是讲“慢即是快”,人生要学会沉淀。轮胎企业同样需要沉淀,不要急着往前奔,越急,就会越慢。相反,慢下来,才能更从容、更专注地做好轮胎那点事儿。
(原创,责任编辑: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