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轮胎市场意外频发。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意外的发生,上半年全球轮胎产业布局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十余家胎企扩产
2022年上半年,国内轮胎企业中共有9家轮胎企业发布了建厂或扩产相关公告,其中,赛轮和通用的建厂共涉及到了海外产能布局。其中,赛轮在柬埔寨已建成的年产900万条的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的生产基地已在2021年底正式投产,而在今年上半年发布公告投资拟建的为年产165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据悉,该全钢子午线项目主要满足欧美市场对全钢子午线轮胎产品的需求;同时通过投资建设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此外,还有2家轮胎企业的新建产能项目已接近完工。其中,箭达天下碳基新材料特种炭黑项目预计在今年8月底可实现投料生产;其年产12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项目也将在10月投料生产。湖北月新橡胶有限公司“年产700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生产项目(一期)”也于5月26日通过竣工验收;据悉,该项目可实现年产高性能子午线轮胎300万条的生产能力。
从产能投资来看,全钢子午线轮胎依旧是今年的投资热点。随着全球再度兴起基建热潮,全球多国大车胎需求持续反弹,全钢轮胎的需求扩大已成必然之势。美国市场,2021年,其轻型卡车轮胎进口量增长19.8%,中型卡车/大客车轮胎进口量则更是增长了31.8%;而欧洲的替换市场,卡客车轮胎销售在第二季度实现了同比11%的上涨。海外轮胎需求的高速反弹对全钢轮胎销售形成有力支撑,国内轮胎企业加足马力开启新的征程。
产能重组进行时
与国内企业在如火如荼地扩张产能不同,不少海外企业正在逐步缩减产能。
其中,一直没有暂停迹象的俄乌冲突及其后续影响是外资轮胎企业缩减产能的重要原因。由于欧洲市场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生产的原材料、产品等实施制裁,不少轮胎企业感到继续运营十分困难。截至6月底,至少有3家轮胎企业明确表示将要退出或停止投资在俄业务——米其林在6月宣布将于2022年年底彻底退出俄罗斯业务,诺记也表示会从俄罗斯“有序退出”。
因此,在如此重大的突发事件影响下,海外轮胎企业很少有更加积极的产能扩张——毕竟如何处理在俄罗斯的产能确实也是个大问题。不过,这并不是说外资企业上半年没有进行任何投资。
今年一季度,优科豪马以23亿美元收购特瑞堡车轮系统业务;二季度,森碧欧(米其林与佛吉亚组建的合资公司)与汽车工业领域供应商德国舍弗勒集团达成协议,共同创立合资企业Innoplate,生产作为氢燃料电池重要组件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如果将米其林对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投资结合今年诸多新能源汽车轮胎新品发布来分析,可以发现外资轮胎企业正在把更多地把精力分配到这一细分市场的研发之中。
但是俄罗斯产能退出,以及新能源汽车轮胎研发是否会刺激外资轮胎企业建立新产能基地,目前尚未有明确信号。
2022下半年,继续魔幻
进入7月,轮胎行业的投资和撤厂仍将继续并行。不过目前来看,重组和产能退出占轮胎行业产能变化的比重较高。
7月11日,普利司通就宣布了将总部位于香港的普利司通飞机轮胎公司与其位于春武里府的子公司普利司通飞机轮胎制造泰国公司合并。
被动淘汰也在进行。2022年第二季度,山东省印发《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其中就涉及到了轮胎业落后产能退出——2022年,年产120万条以下的全钢子午胎、年产500万条以下的半钢子午胎企业全部整合退出。据不完全统计,该清退名单共涉及18家轮胎企业,可以推断,这些已经上了名单的中小轮胎厂的日子正在越来越难磨。
但是,无论是投资扩产,还是产能退出,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场极为正常的新陈代谢——留下更好的,淘汰不佳的,才能让整个行业维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