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涨涨!轮胎涨价了!最近听得最多的消息就是轮胎涨价。
据了解,截止目前,已经有20家轮胎企业发布了涨价通知。涨价浪潮中既有普利司通这样的国际巨头,也有很多国内知名轮胎企业,比如正新轮胎、三角轮胎、玲珑轮胎……可以说,轮胎涨价就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避不可免。
有人欢喜有人愁。对轮胎企业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上半年市场不景气,财报数字难看,如今市场回暖,轮胎价格上涨,双重利好,轮胎企业憋足了劲,下半年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链接上游厂家和下游消费者的经销商,则变成了夹心饼。上面说要涨价,下面消费者不愿意,中间商赚个差价咋就这么难?也有一些经销商和轮胎店纷纷表示后悔少存货了,本来可以趁轮胎涨价赚一波。对他们来说,涨价喜大过忧。
最不愿意涨价的应该是对价格最敏感的消费者了。即使万般不愿,他们也只能默默接受市场的决定;一些有换胎需求的消费者则表示要赶紧在涨价通知生效之前下手买胎。
其实,如果从轮胎行业发展这个角度来说,轮胎涨价未必不是好事。
原因有三:
实行低价竞争策略,打价格战,伤害品牌
上半年受到国内外疫情影响,轮胎产能过剩。根据卓创监测的25家轮胎企业库存数据显示,6月样本轮胎企库存总量较上月有所下滑,但较去年同期仍有19.33%的增幅;库存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9天。
为了刺激消费,不少企业“降价去库存”。4月国内轮胎企业调整价格政策的行为较多,6月市场再次传出价格下调消息,降幅2个点左右。
以更低的价格抢占市场是企业的清库存的有效方式,但是这种做法很容易伤害品牌。对于在轮胎研制方面投入巨资,轮胎性价比更高的轮胎企业来说,也要被迫和一些三四等甚至不知名的轮胎竞争,成本高于收益,造成胎企信心不足;胎企也容易被戴上“低端”的帽子,品牌形象受损。前段时间,特斯拉大战拼多多也是为了自身格调,2015年的外卖市场“百团大战”也是鲜明的案例。
长期下去,这种低价竞争策略也有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鲶鱼效应,促进轮胎企业优化升级
市面上的轮胎企业太多了。数据显示,单是山东省,2019年就有264家轮胎企业。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强弱之争。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出现了像中策、玲珑、正新、三角等这样实力强大的胎企业,也有很多“小作坊”胎企,甚至有不少小企业没有熬过这个冬天。2020上半年,倒闭/破产的轮胎企业和经销商就有23家。
对于轮胎小企业来说,技术、产能、销量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低,它们也只是捡着巨头嘴边的“肉渣渣”吃。
经过涨价潮一轮激烈的厮杀,那些实力较弱的企业淘汰出局,得以存活的企业也会想尽办法练好内功,专注提升轮胎技术和品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鲇鱼效应的出现,将会塑造出更加优质的轮胎以及更加优秀的轮胎企业。
提高轮胎市场竞争力
如今中国的轮胎市场主要由国外轮胎巨鳄和少数国内轮胎企业占据。其中,外国轮胎企业占据较大份额。
就轿车轮胎而言,国外轮胎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约是60%-70%,卡客车轮胎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
即使现在中国的轮胎企业已经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成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长久以来,一提到好轮胎,很多人率先想到的是米其林、普利司通、马牌、固特异……这些国外的轮胎发展早,经过多年深耕,造就了过硬的口碑,在消费者心里的占位极高。
价格提高也会刺激很多想要活下去的轮胎企业在科研技术、品质方面苦下功夫,展开多元竞争。这样有望提高整体的轮胎制造水平,改变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巨头占据话语权的局面,促进更多的轮胎企业成长起来,塑造民族轮胎品牌,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轮胎竞争力。
至此,对消费者、轮胎企业而言都是好事一桩。
苦难造就英雄,对于任何人、任何企业都适用,只有想活下去,才能起身挣扎,奋力一搏。
责任编辑:崔小南